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当中,不乏各种看破世间冷暖、时常感叹兴亡更替的佳作。这些作品的作者,要么怀才不遇、要么被人诬陷……以至于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会有一种悲凉之感。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诗佛”王维的一首诗作。

先说说王维这个人,也确实不愧于他这个“诗佛”的称号。他的许多作品,读来会有一种很“佛系”的感觉。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等等。

公元713年,王维年满十五岁。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家准备到长安游历。路过长安郊外的骊山时,在山脚下看到了秦始皇的陵墓。

看着满山的野草,王维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兴亡盛衰的感叹,于是提笔作下了这首《过始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王维在诗中说:

当初那座雄伟的秦朝墓地,如今已经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在这地底下,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墓顶镶嵌的珍珠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墓底用水银灌满,像是奔流的江河湖海。

这地底下如此阴冷黑暗,那墓中的江海人岂能渡过?墓中永远没有春天,又哪能等到雁鸭飞回来?墓旁的松树仿佛是被秦始皇敕封的大夫,一阵风吹来,只听见松树哗哗作响,如同大夫的声声哀悼。

当年的秦始皇,曾经去祭祀泰山,途中忽逢大雨。秦始皇便到一棵大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感念这棵松树,便把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

而此时此刻,秦始皇早已作古,却仍然是一棵棵松树为始皇帝守墓。只是朝代变换,秦始皇拥有的那些繁盛,也早已跟随他灰飞烟灭。

王维写下这首诗时,年仅十五岁,却只用寥寥80字,便一针见血地把秦始皇的穷奢极欲表现出来。

秦始皇生前要建华丽的阿房宫,死后的陵墓也同样规模宏大——整座陵墓像山岭一样高大,墓上的明珠如同日月,墓中的水银就像江河,就是那陵墓中的雁,也是黄金制成。可见秦始皇陵的豪华。

但再豪华、再阔气又如何?“江河”中无人渡船、大雁也不会随着四季交替而冬去春来。这一切,都显得毫无用处。只有那松林的声音,像是大臣们对这种铺张浪费的哀怨。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过始皇墓》就是一个绝佳的典范。

王维在诗中,使用“苍岭、紫台、星辰、九泉”四个意象描绘出来的画面,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表现出秦始皇极其铺张的景象。

整首诗由表到内、由浅入深,极富层次感,可以说是王维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有人说,这首《过始皇墓》表现了王维的倾向性。但我倒觉得,这首诗的悲凉感却是不强,仍然是像他的其他诗作一样,以一种客观的视角去看待秦始皇。

这种感觉,就像傅雷评价莫扎特那样:他从来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