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秋来

发布时间:2024-03-14
1

秋来原文及注释(加翻译)

原文和翻译
秋来
秋来带注释

《秋来》是由李贺所创作的,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秋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秋来》原文

唐代: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秋来》注释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

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

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秋来》赏析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沥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

查看详情>>
2

秋来的句子20句

秋水共长天一色,秋风送爽,至此,心赴理想,追求美好生活。

1、秋天,是种子希望,是大地的守望,是人生的馈赠。

2、这个秋天,我想踏着落叶,带着诗意,去追寻无尽的宁静。

3、秋风吹过,一片金黄的枫树叶跌落,宛如一把火熊熊燃烧。

4、秋,一份宁静的季节,一句温馨的诗篇。

5、秋来了,稻谷像金色的海洋一样泛黄了。

6、紧接着夏天的脚步,秋天轻轻地来了,给大地涂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

7、秋水共长天一色,秋风送爽,至此,心赴理想,追求美好生活。

8、秋天的傍晚,太阳落山后,满天的星星点点,仿佛水晶般闪烁。

9、秋天来了,我喜欢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落叶纷飞。

10、秋天的夜晚,星星明亮璀璨,月亮如盘挂在空中。

11、秋去冬来,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

12、秋天的落叶飘零在空气里,像批落在画布上的细腻描绘。

13、秋天来了,那是收获的季节,是留言的季节。

14、秋去冬来,孙天迎来了他重生的第一场雪。

15、秋风吹过,稻谷在田野间摇曳,招展着金色的笑容。

16、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可以看到硕果累累的季节。

17、秋天的丰收,是人们辛勤付出的回报。

18、每一片落叶,都是大自然的眷恋,是秋天的独特诗篇。

19、晚秋,梧桐叶一片片黄了,我知道,那是秋的足迹在悄悄改变。

20、秋,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查看详情>>
3

李贺诗词的代表作《秋来》赏析,此诗阴森料峭,令人不寒而栗

李贺的诗
李贺的诗300首
李贺诗词代表作

李贺,字长吉,并开创了个人专属的长吉体诗歌,由于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诡谲、浪漫、奇特,作品中经常使用神话鬼怪传说来托古喻今,所以被称为“鬼才”,诗家有“诗鬼”之称,诗文被誉为“鬼仙之辞”,历史上更留下了“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传说。总之,李贺与“鬼”之间难解难分,缘分极深。

然而李贺虽有猎取功名如探囊取物的本色,但对于仕途登第之事却只能望洋兴叹,终生郁郁不得志,27岁即驾鹤西去,最后与“鬼”终于结成了永恒的同盟。诗鬼之“鬼”,就在于其诗歌所散发出来的“鬼气”,外部看是远离人间的恶狱,但从内部看实则是李贺那极度苦闷下的悲怨。而当这种悲怨遇上秋天的寂寥,碰撞出的火花足以触及至灵魂深处。

秋色愈浓,秋意愈深,秋日的景色总能引起唐诗宋词的一阵阵诗意喧嚣,李贺就曾在秋天写下一首“鬼”诗,在其现存二百多首诗歌中独树一帜,阴森料峭,鬼魅飘飘,令人不寒而栗。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凄凉悲苦的意象,甚至是“带血”的意象,以此抒发了李贺心中对命运不济、人生不堪的痛苦。虽然李贺用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却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反而在极度悲愤与诗歌艺术之间达成了和谐统一,散发出千古少有的独特魅力。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秋风吹落梧桐惊了人心,李贺仍在辛苦写作;昏暗灯光下,纺织娘正在叫催着编织寒衣。“壮士”指李贺自己,“络纬”,一种昆虫,俗名纺织娘,因在秋天转凉时节鸣叫,而声似纺线,故而得名。

诗人果然都长着一颗敏感的心,李贺更甚,即便再正常不过的梧桐叶落也能激起他的无限悲苦,直言被“惊心”。可“惊”转瞬即逝,随之而生的是“苦”,这一惊一苦统领全文的感情基调,笼罩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引子。纺织娘的声声“啼寒素”,仿佛是在提醒人们时节变换,天气转凉,然而这一“寒”指的不仅仅是气温,更是李贺听络纬啼叫听得心寒!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读至此处,我们才知道李贺“苦”的是什么。“青简”是竹简,代指李贺的诗集;“蠹”(dù),是指花虫蚕食书籍后的蛀蚀。李贺所担心的是:将来谁肯来读我的诗歌,才不会使我的诗集被花虫蛀成粉末?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这一句是这首诗至为精彩的一联,更是诗坛上下石破天惊的瑰绝奇笔。文学作品中,从来以肠断、愁肠百结来表达悲苦的心境,而李贺却自铸新词,直言内心忧愤愁思之重,竟然将九曲愁肠牵拉成直的了!这一招“逆天”的手法,足见李贺用语之新奇,形象地写出了愁思的深重与强烈。

由于太过担忧此事,甚至产生了幻觉,李贺仿佛在窗外的冷雨之中,看到知音前来吊问自己这位“书客”,而这位“香魂”指的是古时诗人的魂魄。世界上从来只有今人凭吊古人,绝不可能发生古人吊今人,但李贺却突发奇想,以“鬼”衬托自我的苦:竟然沦落到要靠古人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