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山川湖海原本并没有生命,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却又充满了丰富的感情。古人们的生活本就朴素简单,在游历祖国的山河湖海时,常常会引起他们非常深的感慨。而文人们的心境不一样,写出来的诗句自然也就有这不一样的感情。例如杜甫就是一位非常典型的诗人了,他一生曾写下三首《望岳》的诗,但每一首流露出来的感情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巧合的是青年、中年、老年分别写的,也代表了当时不同的心绪。

第一首:登泰山而写《望岳》代表的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开元24年(736),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这时杜甫的父亲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之游 。

这首《望岳》就是杜甫在漫游齐鲁时所作。

谁在少年不轻狂?或“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或者“鲜衣怒马戏人间”,或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等。杜甫同样不能免俗,时杜甫正当风华正茂时,杜甫从小家境优越,一方面曾祖是官员,不需要服瑶役,不需要纳粮纳税。这让他年轻时有资本可以纵情于山水之间,732年其20岁到江南漫游,直到735年才准备科举,736年进士落第。但是并没有对他造成打击,其父亲也是当时中国大州之一兖州的司马,相当于第三把手。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19-30岁这是杜甫一生最为快乐和潇洒的日子。他这段时间在山东和河北等地漫游,并在736年25岁写下了这首诗。

“会当凌绝机,一览众山小”,虽然落第但是却不改初心,充分体现其当时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还有那种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登华山而做得《望岳》,这时他失意、彷徨,心理上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有厌倦官场的情绪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做这首诗前杜甫备受打击和屈辱,报国无门,被排挤不受赏识,在(758)六月。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首诗就是做这个时候。

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心情十分郁闷,他经常眺望西岳华山,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在这首诗的开篇第一句,杜甫依然写下了对雄伟华山的感慨与敬佩。“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这一句在写景诗中是非常常见的,杜甫下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感慨美景之后,杜甫突然笔锋一转,又联系到自身的处境上来了。“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这表面上是在杜甫的疑问,怎么样才能够攀登上这高大雄伟的华山呢?但实际上也是体现了杜甫心中的迷茫,他有心为朝廷为人民做事,但究竟怎么样才能够登上天子的殿堂呢?毕竟为人臣子还是要得到重用才能体现自己的用途。

杜甫此时处于非常失意的阶段,他询问如何才能登上华山,实际上也是在向自己发问,究竟如何做才能够得到朝廷的理解与重用呢?“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这一句表面上是在写景,其实也暗示了杜甫的处境之难。得到朝廷重用,其难度有如跨越华山,但也让他心生了退缩的念头。杜甫的生活一直不得志,虽然在游览泰山的时候曾经许下豪言壮语,但在现实面前还是使得他变得悲切了。

诗人对于美景有感才写下了写景诗,但实际上其中还是会包含自己的很多感情。杜甫心中的积郁太深,借景抒情才能使得他开脱一些。但在华山面前,杜甫还是觉得自己太过渺小了,艰难的处境倒也让他惭愧。同样是《望岳》三部曲中的一首,但两者的差别之大让人感到非常震惊。歌咏泰山的时候,杜甫气势如虹。但来到华山面前时,杜甫似乎也不得不服老了,人到中年失意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更觉无望了。

第三首:做于晚年。杜甫颠沛流离西南十一年,家中温饱时常无以为继,他为生计也做了几年小官。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除了其间在奉节过了两年田园相对平静安定的生活外,其它时间他一直在漂泊,为生计奔波。虽如此,在诗中杜甫的爱国之心也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漂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769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这首诗是杜甫作于辗转到衡州衡山时。也许是人已经老矣,对于过去的苦已经不再介怀,也许已经看开。

结语:

三首《望岳》,分别在杜甫青年、中年、暮年时写成。年轻时望岳无忧无虑,充满了朝气和希望。中年望岳,可以看出诗人于乱世中寻找不到方向的迷惑。暮年时望岳,杜甫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诗中充满了爱国之心,对自己饱受创伤的国家依然抱有复兴的希望。

心境不同,诗境便有不同。诗境便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