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从757年十一月到758年六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因为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肃宗令韦陟、崔光远、颜真卿审讯杜甫,后杜甫虽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虽然他仍领左拾遗,但政治风云波谲云诡,让杜甫在朝堂日渐感觉到压抑,并且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屈居下僚的官位,远远不是杜甫能处理和满意的。因此杜甫此时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淡,其诗作越来越显得消沉。

这时杜甫的诗中再度经常出现“曲江”的字眼。如“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和“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等诗篇。

曲江,在杜陵在杜陵西北五里,杜甫在长安求官时期,曾经在此安家。并且曲江唐朝京城士大夫经常游玩之处,此地花卉环列,烟水明媚,是都人喜好的游赏之处。杜甫此时心情郁闷,但是又无计可施,唯有或在曲江徘徊行吟,或跟朋友宴饮而已。

今天解读的两首作品,可从中窥见杜甫的小心思。

其一、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杜甫在长安做官期间,每值心闲,总会邀朋唤友,饮酒行乐。只是长安官场波诡云谲,让杜甫心生退意,作者之所以在这期间经常写“曲江”的诗,就是因为他心情越来越苦闷,对人生和政治产生了怀疑和厌倦之情。这首诗虽然是送人诗,但是依然流露出消极之意。

郑八丈南史,是作者朋友。八,排行第八;丈,对年长之人的尊称;南史,郑八之官职。这首诗首联写景,二联陪郑,三联自述胸臆,尾联勉郑,层次分明。

首联“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这联写宴饮之处的景致。柳色初萌,黄花尚嫩,作者着眼很细致,以鸟雀啄柳枝起兴。这一句描写很细致生动。鵁鶄,音:jiāo jīng,即池鹭;鸂鶒,音:xī chì,水鸟名,俗称紫鸳鸯。对句写水鸟落满沙岸。

细究首联,上句是近景细节描写,下句是远景勾勒,并且上句动,下句静,很是协调。而首联描绘的春景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既是写春光之美,也为后文的感叹做好铺垫。另外:首联点出三种鸟名,虽顿挫有致,但终显拥挤了。

二联“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这联承接上文之春景,转入写情。这联写得亲切动人,作者猜测郑八的心思,兼有劝酒之意。郑八年龄已高,所以劝慰他满头白发已不复青春时光,但是诗酒春色还是稍可安慰的。

如果从杜甫角度来说也成一意:杜甫此时也已经四十六七岁,年光老去,仕途不顺,作者已无力也无心去争取,所以只好饮酒而已。请注意,这联感情有转变,首联春景动人,但是作者对此景却兴渐阑。春事,物华,承接上句,但是感情却逆折而下,使得这首诗跌宕多姿,连环不断。

三联“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作者官居左拾遗,承担侍奉皇帝的任务,所以不能任意浮萍浪迹,而念及自身,更无心也无计归家。这一联充分写出作者此时的矛盾心理,虽然官居近侍,但是不能一展怀抱;纵要归家,但又心有不甘,因此进退两难。

从感情脉络上看,这联与二联一脉相承,二联感叹时光流逝,唯有借酒自遣,三联就转入作者内心的矛盾。从章法上看,首联写景清新自然,但是二联用力挽住,突入写消沉之语,笔力雄健,转笔凌厉,三联承上而来,深入内心去刻画,这是这首诗不同寻常之处。

尾联“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作者虽然满腹郁闷,但是既然是陪朋友宴饮,所以重要收住消沉情绪,来安慰朋友。《史记》曰:邵平故秦东陵侯,秦灭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种瓜有五色,甚美,故世谓之东陵瓜,又云青门瓜,青门东陵也。作者勉励郑八虽然年高,但是其文采笔力仍很强健,正是为国报效之时,岂可有归隐之思?

细考诗句,郑八应该有去官归隐之意,所以作者在诗末谆谆劝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这种劝慰其实是勉强之词,因为作者自己对做官和归隐都很矛盾,并且也感叹“白发非春事”,所以劝慰朋友不可隐居,实在是强弩之末了。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郑八和杜甫一样对官场已经厌倦,可算是知己同好,作者对其劝谏,不如说是自我安慰更合适。

这首诗应该是即席而作,故其情喷薄四溢,章法疏散,摇荡有致。中二联作者不写景而写情,并且翻折首联之景,一笔转下,清而不薄,意厚而情曲,兼顾春景,自身和朋友之思,很见作者笔力。最值得称道的是,中二联感情的铺排和情绪流动,把如此曲折复杂的感情置于中二联,杜甫大才,不得不服!

其二、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杜甫身居官位,经常与朋友聚集宴饮,而曲江景色宜人,更是宴饮首选之地。这首诗写得含蓄隐晦,但是细看仍能看出杜甫的特色。到底杜甫这首诗是沉沦之作还是饱含深情,值得细细推敲。

首联“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诗题为“对雨”,所作者起笔就从雨写起。远看春云笼罩苑墙,稍近则江亭渐晚,百花安静。年芳:年有四时,以春为芳。

这联写景远近结合,上句实,下句虚,上句细节,下句轮廓。春云阴郁,覆盖宫墙,江畔花开,静植肃立,一“静”字,见出风景寂寥。然景则寂寥,诗语偏极浓艳。

二联“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这一联承接首联细致刻画雨景。红花沾雨,似胭脂凋落,水草牵风,如翠带飘舞,这联写景很细致生动,颜色搭配也很协调,并且句法值得细看。

“落”字,有版本为“湿”字,细考之,“湿”此处为俗语入诗,表意直白自然,并且上承“著雨”,此句为静,和下句“牵风”一静一动,相得益彰。陈与义诗“墙头语鹊衣犹湿”应从此句化来;而“落”字,有动态感,和下句“牵风”有勾连,表示一联都在风中,而“落”字又略有雕琢之意,不如“湿”直白自然。

首二联写雨中之曲江,细看其景则显得荒凉,一个“静”字笼罩全篇。“覆”字有粘着不去,阴云压城之意,而“晚色”又容易联想到荒凉萧疏之色。联系历史可知,长安新经战乱,百废俱兴,作者起笔写雨中春景之荒凉,应该暗含伤时之悲。

二联写景细腻,但是细思,林花著雨,殷红之色被雨打湿,水草牵风,似彩带飘扬,这静谧之景中也暗含萧索之意。曲江向为游人聚赏之所,王公贵胄也多有造访,而今林花萧疏,车马阒寂,水草滋生,彩舟无踪,均有盛世凋零之意。

如此看,这首诗的基调就不是轻佻,而是悲戚了。

三联“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龙武军:唐代禁军名,肃宗至德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赐名天骑,即“新”军。这支军队应该是应安史之乱而新编制的军队,那么“新”字就暗示出当时的军事形势。而“深”字更可思,有“远”之意,表示军队远远拱卫京城,不再像之前能得皇帝时时幸临检阅矣。

芙蓉殿,是皇帝游玩之所,该殿与曲江相通,皇驾常游幸其中。“谩”者,漫也,无意义无所谓之意。这一句更可玩味,如今皇帝已经不再常来曲江游幸,芙蓉殿之香也就烧之无意义了。这一联暗含很多深意,需要细细推敲。如今战事正紧,君臣肃恐,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检阅军队,恣意游玩了。

需要指出的是,杜甫做此诗是玄宗之子肃宗当国,而第三联饱含对玄宗朝辉煌的缅怀。杜甫把玄宗之开元盛世当做一种逝去的荣耀去缅怀,《哀江头》更是如此。因此看第三联就有趣了,杜甫对肃宗颇有非议,肃宗不再像玄宗一样幸临检阅军队,也不像玄宗一样文采风流可以去曲江游赏,一层意思是怀念当初的兴盛辉煌,二层意思是思念英明神武的玄宗皇帝。

而结合首二联,就更能把握准这种意思。曲江之荒凉萧条,正是一个伟大朝代沉落的写照,而春云压城更是对当今时代的忧虑之情。从上三联渲染的背景和积累的情绪,那么尾联之感叹就顺理成章了。

尾联“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金钱会:唐代宫中撒钱之游戏。《旧唐书》: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 ,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作者面对雨中曲江之萧条,缅怀昔日曲江之兴盛繁华,不禁发出感叹:何时皇帝能像以前那样君臣相得,游戏饮宴,而作者也能听着琴瑟偎红倚翠呢?

“暂”字也可玩味,暂表示暂时暂且也。作者希望能陪皇帝游乐,更喜欢怀抱佳人求一醉,但是杜甫是克制的,也是庄重的,所以“暂”字,表示杜甫的拘束和守礼。另一层面,作者多么希望盛世再来啊,可以暂时得以享乐,哪怕只有片刻辉煌也好,所以“暂”字也表示作者渴望盛世再来之热切。尾联对“金钱会”的向往和缅怀,也是对一个辉煌时代的缅怀,也是对玄宗之缅怀。而“诏” 字更是显露出对玄宗皇帝的缅怀。

杜甫多在诗中感念玄宗知遇之恩,感念正是因为此时的不得意。作者对肃宗稍露微词,正是对此时政治波澜的反击。整首诗写得深情委婉,虽情极寂寥而用语却极秾艳,是这首诗的笔法特点。

战乱初平之时,作者漫步曲江追思极盛,不禁悄然生出许多悲慨,暗含无限深情,并且作者对未来仍有些许希望,盼望承平之意,不可遏制,是这首诗暗含的深意。这首诗含而不露,极尽含蓄之能事,于景中含有无限追思之情,于现实中露出对两朝皇帝不同的看法,不论从笔法还是内涵上,这首诗都有可取之处。

此诗结句,多被人曲解,以为杜甫此时耽于安乐,不思进取,不顾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的形势而只想着“暂醉佳人锦瑟旁” ,从而推断出杜甫此时有“不健康”的情绪,实在是没读懂这首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