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少数民族

发布时间:2020-04-10 │
1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说敢说全认识?

云南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彝族

云南的彝族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

•壮族

云南的壮族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

查看详情>>
2

云南少数民族多吗?为什么

云南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成为多民族地区的原因:

云南成为多民族地区,并不始于近代。从先秦到汉晋时期,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已经生活着许多民族群体,到元明清时已基本形成现代的民族体系及分布格局,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云南的多民族。云南的地理环境独特,地形复杂。 由于云南古代的土著居民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再加上交通不便,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体貌、气质、语言、服饰及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共同体。而且,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个性的差异,如彝族即如此。

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外地民族大量流入云南。从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综

查看详情>>
3

1953年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为何是400多个

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建国初统计全国有多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953年,大陆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要求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让各民族自报族称。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普查之后,全国自报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逾400种,仅云南一地便报上来260多种民族名称。那么问题来了,以前中国的民族为何统计下来有400多个,后来又是怎样变成56个?

其实统计并不难,难的是识别,汉民族占人口的92%,这容易甄别,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难度较大。这是因为迁徙的原因,同出一民族可能有不同的称呼,这需要时间来判定。

识别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国成立到1954年,这5年间属于第1次全国人口普查,最终确定了38个少数民族。

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

查看详情>>
4

少数民族有哪些冷门美食?吃过3种以上的就是美食达人

少数民族的美食
少数民族的美食有哪些
少数民族美食

以下这八种少数民族的冷门美食,你肯定没吃过!

傈僳族的漆油炖鸭,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最典型的美食就是漆油炖鸭。

白族的一掌雪,古称“密雪”,是天然冷饮品。古城大理,以风、花、雪、月四大景著称,有“苍山雪照洱海月”之佳名。一掌雪,是三月街应时佳品,摊点数十,价廉物美,顿消热渴。

普米族的琵琶肉,普米族是生活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代表美食就是琵琶肉。将猪宰杀,然后将其内脏。骨头处理干净,然后将盐和花椒放入猪的腹中,再将猪肚缝起来,然后腌制成腊猪。因为外形和琵琶很相似,就取名为琵琶肉。琵琶肉肉质透明,鲜香味美,风味独特,是普米族最喜欢的美食。

白族的柳蒸猪头,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柳蒸猪头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

傣族的考罗嗦 这其实就是傣族的年糕,烤出

查看详情>>
5

中国这5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极具特色,你都知道吗?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哪些少数民族有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苗族踩花山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节日踩花山。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银,组织的斗牛、斗画眉、吹芦笙、爬花杆等,爬花杆是苗族人特有的娱乐活动。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场上,汇集了附近苗寨的人们,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花山场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踩花山场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着华丽的姑娘们。

花杆原是苗族人祈祷生儿育女的供物,后来渐渐地成为踩花山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活动。在花杆下聚集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有说有笑地观看爬花杆表演。

有的表演者还在爬杆时吹芦笙,他们在各种姿势下都能吹芦笙,看上去十分精彩有趣,成为景颇族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

随着表演活动高潮的过去,人群中的活动也有了转移。原来小伙子和姑娘们各自围在一起

查看详情>>
6

走近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国

契丹族
少数民族
辽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满族建立了大清王朝,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另外,还有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北魏东西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等等。对于满族和蒙古族,我们都很熟悉,但这“契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探析一下“契丹族”的历史。

史书中记载的契丹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方式。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而汉人记契丹历史,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更早见于朝鲜《三国史记》,东晋太元三年(378 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之记载。《新唐书》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