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曹操官渡之战

发布时间:2020-05-28 │
1

为什么说他才是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没有他曹操根本赢不了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曹操

曹操在经过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两战中后,对袁绍军士气打击很大。但是袁绍军尚未伤及筋骨,曹操选择战略性后撤,袁绍也跟随向南,双方也有交手,曹军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结寨据敌,双方在官渡一带开始对峙。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甚至给荀彧写信想要撤军返回许都再做打算,但就在曹操感觉困难的时候,一个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性人物来投奔曹操了。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发小许攸,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两个人交好,但许攸为人做事没有底线,用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对许攸的客观评价是“贪而不治”。就是说,许攸这个人太贪婪,贪图富贵、贪图官位、贪图钱财、贪图名声,缺乏大智慧,这种人不足为虑。这一中肯的评价,点中了许攸的“死穴”。

黄巾起义前后,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连结豪杰谋划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皇帝,并打算拉着曹操起来干,

查看详情>>
2

袁绍外强中干,割据北方四州居然纯靠运气?

三国袁绍
官渡之战
袁绍与曹操

在汉末群雄混战初期,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曾经显赫一时,甚至一度被各路英雄公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但官渡之战中,他率领10万精锐,竟然被曹操万余大军一战而灭,彻底暴露出外强中干的“草包”本质。那么,如此一个“绣花枕头”,为何能够在黄河以北连续打败各路对手,拿下青幽并冀四州呢?

天下纷乱初起之时,黄河以北除了袁绍集团外,还有另外3支拥有强大武装的割据势力:

其一是冀州牧韩馥,“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他是当时的杰出之士,也是天下闻名的所谓“豪杰”。不过他是“袁氏故吏”,曾经常年在袁绍的叔叔袁隗身边做官,与“汝南袁氏”这个显赫世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感念袁氏旧恩”,竟然不听部下劝阻,将兵精粮足的冀州之地拱手送给了袁绍。

其二是幽州牧刘虞,系东汉王朝宗室出身,其祖父刘嘉曾担任过之一的光禄勋。除了显赫的出身外,其本人“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后来还曾被任命为太傅,是当时世族中的著名人物。

查看详情>>
3

假如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是否还会出现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
官渡之战
曹操官渡之战

赢了官渡之战,三足鼎立还是会存在的。

一、袁绍主力部队的损失不小

袁绍的军队打的是进攻战,曹操以官渡为依托进行防御虽然兵力较少,但是肯定能依托防御能力、指挥能力、兵员素质给袁绍的军队造成不小的杀伤。

纵然袁绍打败了曹操,自身的主力部队损失大约会在4成左右。当时袁绍的兵力为十万以上,曹操的兵力为三万左右。

因为官渡并不是攻城战,而且以拔寨战、遭遇战为主。

袁绍击败曹操真实的伤亡会在4万到5万之间。而曹操一方投降的军队会在五千到一万人之间。

所以袁绍官渡之战后所剩完好的兵力加上曹操降卒的数量在6万-7万五千人之间。

可以很明确的说,在这样的伤亡面前,袁绍的兵力在两年内占据中原有余,但是进取四方不足。

二、曹操的选择

官渡之战时,曹操阵营里有相当部分的人暗中联络了袁绍,所以当曹操被击败时这些人会顺势投降袁绍,袁绍能够很轻易的平定曹操地盘的一半以上。

但是亦有相当部分忠于曹操的人物,如果这时曹操被击败没有被袁绍的乱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