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长平之战

发布时间:2020-05-28 │
1

长平之战为秦统一六国创造条件,对历史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简介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月说”。那么这三种时间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先来看时间为三年的说法,这个时间段指的是公元前262年一直到公元前260年,也就是从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使得上党与韩国本土失去联系,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开始计算,一直到赵括率兵贸然出击,最终全军覆没为结束。

“半年说”则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到9月期间,这个时间段是从秦国的将领王龁开始进攻赵国长平算起,一直到赵括突围身死,赵军大败为止。这段时间主要就是长平之战的过程以及结果,它将上党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时间分离开来计算。

“二十一月说”

查看详情>>
2

长平之战对参战国产生什么影响?长平之战改变了历史进程吗

战国
战国时期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大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战争,战况规模之大,之惨烈在我国整个封建历史上都难有其上者。按理说,这么大的一场战争,影响必然是非常大的。但仔细研读其后的战国历史,我们赫然发现,长平之战除了造成一定量的人口损失,对历史的影响却非常有限。

巨鹿之战,秦军自此没有了翻盘的可能,直接导致秦被取代。

赤壁之战,刘备得到荆州,近而以荆州为跳板占据益州,形成三国格局。

淝水之战,前秦所在的北方受到直接影响重新陷入混乱,直接导致前秦灭亡。

宁陵之战,为唐军平定安史之乱打下基础。

这些战争或者说战役都对历史有着决定性的改变,打胜了历史是一番景象,打败了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长平之战,却没有这方面的特征,这么惨烈的一场大型战争,对战国历史却影响极有限,更不用提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了。

首先,我们看看大战对赵国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长平后,赵国实力大损,已经不堪一击,我们看看赵国表现。攻下长平后,白起准备一鼓作气攻下邯郸时,后院起

查看详情>>
3

长平之战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秦国战败了但是收获了这个好处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简介

提到长平之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而提到长平之战的影响,可能很多人都集中在对赵国的影响上,很少有人去考虑这场战役对于秦国的影响。

因为毕竟是秦国的白起坑杀了赵国的数十万人,让赵国元气大伤。可是,战争并不是一方就能打起来的,也不只是一方会造成损失。俗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秦国对赵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秦国自己又损失了多少人呢?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长平之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小、的一次歼灭战,同时也是战国时期中,最后的一个转折。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人,这场战争对于赵国的影响,不言而喻。长平之战时,赵国派出了大概四十五万的兵马,其中有一半是死于战争,剩下的一半都被秦军处决了,整整四十多万人,活着回去赵国的,寥寥可数。

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赵国的土地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五十万。这次长平之战的损

查看详情>>
4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谁?长平之战的意义值得世人铭记于心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
长平之战简介

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赵国,表明愿意将上党郡的城池献给赵国。赵王认为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赵国此举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王决定出兵伐赵。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取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赵王令大将廉颇迎战。之后发生的几次对战中,赵军均失利,两个重要据点被秦军占领,还不断有尉官被俘虏。赵王由此对廉颇心生不满。此后,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其实,这看来是一种消极的对抗方式,但这位老将的心中自有他的一番打算。秦军远征而来,只有急击速战,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而一旦拖的时间越久,往往就会导致士气低下、攻势受挫,这会大大地有利于赵军。除此之外,秦军还要面临不利的地理位置、气候、粮草、士兵伤痛等问题。为了尽快地取得胜利,秦国派人进入赵国施行反间计,致使赵王撤换廉颇,换上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上任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

查看详情>>
5

长平之战规模空前伤亡惨烈,给历史带来哪些影响?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伤亡的惨烈程度来看,无疑都是空前的。而这场战争中,秦军的将领白起以及赵军的将领廉颇等人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那位最后死于秦军乱箭之下的赵军主将赵括。

说起赵括,大家可能对他都不会陌生,“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主人公便是他。赵括从小学习兵法,熟读各种兵书。在谈论兵事时,有时候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但其父却并不因此觉得骄傲,反倒认为赵括缺乏战场的实战经验,对待打仗过于轻率,不懂得灵活应变。他很担忧自己的儿子一旦上了战场,不当将军还罢了,如若为将,恐怕使得赵军失败的也会是赵括自己。没想到,赵父的担忧还是发生了。

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谋,撤下老将廉颇,换上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上任后,更换了军中的官吏和制度,并改变了廉颇之前的作战策略,主动出兵攻打秦国。秦军的主将白起听闻消息,他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一路佯败,

查看详情>>
6

为什么长平之战中白起禁止士兵入食此物?战后士兵们才明白他的用心

白起
长平之战

千年历史长河中,数百个朝代的更替,古人逝去,而杰出者则名留青史,为后人所铭记。古人尚武,又因国家中的战争,战将名将数不胜数。名将最多的时期当属战国,而战国一众名将中,称得上战神之名的莫过于白起。

白起为秦国将领,乃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其三十多年的作战生涯中,他率军攻城70余座,歼灭敌军近百万,且毫无败绩。然战神一名,属白起又非只因他赫赫战绩,其军事能力亦是重中之重。

一、少年从军,何以纵横六国?

白起,乃战国时期秦国三大部族之一的孟西白之白氏族人。战将成于乱世之中,纵有一身才华,若无发挥之地,依旧泯然历史之中。而于白起来说,他的成就却不仅仅与出生年代相关。因白起出生时,秦国早就不是过去七国中最弱小的一个了。

但也正是因为秦国不再弱小,秦国君一统天下的谋划开始了,秦昭王制定了东晋以击败三晋而图谋天下的战略。在这样的战略下,人才便成了强秦国最为急需的。

事实上,白起能够成为秦国数一数二的战将,是得益于

查看详情>>
7

白起才是长平之战中的男主角,为何他一生从未尝过败绩?

白起
长平之战

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他就是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何谓春秋,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

杀赵军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

查看详情>>
8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双方死了多少人?战神白起在战役里起了什么作用

白起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秦国王龁与赵国廉颇以丹河为界的对抗,从公元前262年持续到公元前260年。赵、秦两军不断增兵,秦军总兵力约五十万,赵军则超过四十万,双方陈兵九十万。赵孝成王和秦昭襄王都想早点决出胜负,两国已经被这场旷世持久战拖得不堪重负。

双方各有几十万大军不能离开上党郡,而军队每日消耗大量军粮和物资。这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滞后,商业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在军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如果秦赵两军在丹河两岸再耗上三年,秦国会被耗穷,赵国会被耗垮。

眼看各国救援无望,而赵国的国力又不支持廉颇继续打持久战,赵孝成王迫不得已,用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不求大败秦军,只求尽早结束战争。

赵孝成王对赵括的要求,就是尽快寻机开战,打成平局就算胜利,只要这场战争早日结束就好。

几乎同一时间,秦国迅速启用武安君白起。这次临危受命是秘密进行的,除了白起的几个心腹大将,秦军自己都不知晓。

白起抵达上

查看详情>>
9

长平之战,廉颇做错了什么会被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

赵括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长平之战谁替换了廉颇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骁勇善战,战功卓越。只要有他在,强大的秦国就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廉颇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是赵国历史上一颗闪耀的将星。可就是这样名动战国的名将,在赵国和秦国的国运之战中—长平之战,廉颇却被自己的国君—赵孝成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掉了他,这就让很多人奇怪。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赵孝成王也不是一个糊涂的人。那这廉颇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误,搞得赵孝成王非得换掉他呢?

其实,如果真的要说廉颇犯了什么错误,就要从上党说起,上党这个地方本来是韩国的。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为了东进中原,命令秦军猛攻韩国,韩王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就命令上党的太守冯亭向秦国投降,从而和秦国议和。而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贪恋上党的土地,就封冯亭做了华阳君,命令他继续镇守上党。这让秦昭王非常的恼火。

在公元前260年,秦昭王经过2年的休养生息,他命令秦军猛攻上党地区,冯亭挡不住秦

查看详情>>
10

秦国为什么最终放弃攻打邯郸?

秦国失败原因
邯郸之战后的秦国
长平之战

从军事家的视角来看,白起进言,趁此良机可攻邯郸,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赵国有生力量被摧毁了多半,以至于燕国的使者来到赵国都觉得赵国人力已竭,回国就立刻带着60万大军趁火打劫赵国。白起在已经坑杀了40万人的同时,还要放回去240个士兵,其用心恶毒,就是让这些吓破胆的赵军散布恐怖的气息。秦兵未至,而先摧人心志,这与后来的蒙古西征时经常屠城的做法类似。

赵国新丧大军,邯郸已空,所以赵国君臣在长平被围最后的一段日子里,并没有积极去救援希望“中心开花”的赵括重兵集团,而是将邯郸外围的城池都放弃掉,坚壁清野,集中所有的人力、物资到邯郸,赵国已经没有能力分兵拒守了。可是即便如此,赵国此时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堪堪20万规模的兵力,而这已经是赵国的极限了。

此时如果秦军“宜将剩勇追穷寇”,发挥艰苦作战,持续作战的精神,不给赵国组织抵抗的机会和时间,所谓“兵败如山倒”,赵都邯郸必定会被攻破。

可是攻下邯郸与灭亡赵国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