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在中国诗词史上,刘禹锡绝对是重量级的存在。虽然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相比,略微逊色。但是他的“诗豪”称号,已然将其推及到唐诗前十行列。

刘禹锡出身名门,祖上可追溯到中山靖王刘胜。他是唐朝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同时他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生前与柳宗元交厚,两人政治思想略同,都因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晚年基本上处于贬谪的处境。但是他豁达开朗,洒脱从容,在贬谪中,也书写了很多不朽诗篇。

公元824年,刘禹锡再次被贬到和州,时年已经53岁。虽然内心有着诸多不甘,但是他仍然保持着积极地心态。不幸的是,当他来到和州后,当地县令却屡屡欺负他。

要知道的是,刘禹锡虽然被贬,但官职还是要比县令高出很多。按道理刘禹锡是应该有自己的办事官邸的,但县令最初却给他安排在了城南的三间小屋里。

刘禹锡面对如此境遇,没有据理力争而是洒脱的将不公之情寄情于江河之上,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并写出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诗句。

后来,刘禹锡还将这句诗写成了对联,贴在了大门的两侧。他的这一举动气坏县令,县令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而这一间半房正好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这对于生性洒脱、胸怀文墨的刘禹锡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景象了。他根本不在乎居住的环境好坏,最妙的是要有一处好景。

后来,在恰逢初春时节,刘禹锡推门看到万般景象,于是便又写出了“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的绝妙诗句。

和州县令,本以为他的举动会惹怒刘禹锡,谁知他看到的仍然是一位悠闲自乐,满不在乎的刘禹锡。于是他又与书丞商量,再次把他调到了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县令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而且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个斗室。对于一般人来说,肯定会气的肺都炸了。但是在刘禹锡看来,这根本算不得什么。正是因为有了县令的刁难。才华横溢的刘禹锡才会写出那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篇铭文,包含四重意思和境界。

第一层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描写了居室环境。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描写了诗人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诗人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诗人以二人为楷模,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德操与才能。

第四层,也就是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诗人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