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名称图片 风俗习惯

2020-05-07 来源:hao86 土家族 传统节日 56个民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土家族节日一:赶年

土家有过赶年的习俗,即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小腊月二十八,月大腊月二十九,吃团年饭,到腊月三十同样除夕守岁,因此有土家过两个年的说法。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赶年的传说故事


土家族节日二:二月初二

土地菩萨生日,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户户住屋的当头,都有一座土地庙,也叫当坊土地,有“不怕客人来得远,也服当坊土地管”的说法。这一天,人们对天气晴雨十分关注,农谚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荞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伞,一斗荞子打一碗”。


土家族节日三:清明节

上坟挂青,节日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猪脑壳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土家族节日四:牛王节

四月十八日这天,传说是牛王菩萨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并给牛喂好料,如黄豆等,打扫牛栏,人们还要杀鸡、宰猪,祭祖先。

土家人牛王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天湖旁有一头因犯天条被玉帝罚下凡间受罪的神牛,它被土家族青年舍命渡天湖的精神所感动。一天深夜,它潜水偷渡过天湖,进入仙谷田里一阵乱滚,让身上粘满了谷粒,但在潜回时身上的仙谷被水冲走了。幸好,神牛鼻子尖尖上和耳朵里还有几十粒仙谷没被冲走,它把谷种送给了当地的土家族、苗族人。从此土、苗人民有了谷种,年年五谷丰登,过上了好日子。但神牛却因身受重伤和苦累,死于农历四月初八,土、苗人非常悲哀,他们将神牛按照安葬土、苗老人的仪式进行了厚葬。并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给所有的牛披红挂彩,用最最隆重的礼仪来祭奠神牛。由此形成了“牛王节”。

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苗族人民都靠捕猎野兽和采摘野果度日,长年身受饥饿的威胁。寨子旁边有一个天湖,据说天湖那边种有金灿灿的仙谷,人们对于能吃到天湖那边的仙谷米非常向往。但天湖深而无际,波涛汹涌,无法渡过。为了生存,一些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扎起木排想渡过天湖去盗仙谷,可总是一去不归,葬身湖底……土家山寨的强壮小伙子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孤寡年幼者,只能在饥饿和野兽的威胁中苦苦挣扎。


土家族节日五:端午节

有头、二、三端阳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头端午最为隆重,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儿女婿回家“过端午”。所谓“有心拜年,端午不迟”,说明这个节日的重要。过端午节,各家都要采集艾蒿、菖蒲、风藤等悬于门首,用这些草藤烧水洗澡,可以去风湿,治疱疮。因而有“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纳千祥”的联语。喝雄黄酒,给小孩身上抹雄黄,以及绕井宅撒雄黄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事项,因为雄黄有防蚊虫蛇蝎的功能。


土家族节日六:六月六

晒龙袍,也叫吃新节或尝新节。土家人在这天将家里的被子衣服拿出来晒。另外,这天也叫尝新节,瓜果谷物有的开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尝新,要用包谷酒敬神。


土家族节日七:月半节

节日时要烧纸钱,所谓月半纸,祭祖先,据说月半前后,死了的祖宗都回来,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为鬼节,所谓年小月半大。

鹤峰土家族又把月半节当作女儿节,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十三这两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儿回家团聚,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因为这天出门的女子多,到聚居区乡镇“赶场”,观看游艺活动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多,故又被称叫作“女儿会”。一般在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谈情说爱,为青年人的盛会,而且已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女参加。


土家族节日八:重阳节

有大重阳小重阳之分。大重阳十九,小重阳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谓捡重阳菌。


土家族节日九:洗神

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师即男巫、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