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黄庭坚草书

发布时间:2020-06-20 │
1

黄庭坚草书寥寥几十字,以独特的书写节奏成为博物馆领衔之作

黄庭坚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草书领衔台北故宫"聚焦国宝"展

在我国各地的博物馆,均藏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展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博物馆参观游览成为很多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博物馆当属故宫博物院——这一直接继承了皇家藏品的地方。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故宫有两处,一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一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虽然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分支",但当年迁台的文物有很多精品,尤其是一些易于运输却又价值极高的书画作品,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平安三帖》《远宦帖》,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自叙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其书画的藏品珍稀程度丝毫不亚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近些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定期都会推出以馆藏书画作品为主的展览,并且每次展览分为几个等级,并由两件"国宝级"文物领衔,配合一些"重要文物&quo

查看详情>>
2

在草书的历史上,黄庭坚隔断了人们对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

草书
黄庭坚

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1045-1105)。

宋代,楷书已成为一切书法技巧的基础。这对于行书来说,尚无大碍,但与草书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书法家通常只能在草书和行书之间作一选择:精草书者少作行书,以行书知名者多不谙草法。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当然也有少数人能越出常轨,如王铎、傅山等,但他们的草书、行书基本上各成家数,有时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黄庭坚放弃了草书中奔放的节奏,同时增加了按顿,不避讳向各个方向伸出的长画(一般来说,草书除了竖向长画外,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长画,因为它们破坏作品的连续性),这一切都与他行书的笔画取得了统一。

黄庭坚的行书为了形成开阔的结构,一些笔画尽力向外拓展,这样便造成了笔法上的某些困难。前人追求笔画的变化,主要依靠线条内部运动的丰富性,其笔法以使转为主,如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当笔

查看详情>>
3

黄庭坚草书一改唐人旧法,形成迥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黄庭坚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廉颇蔺相如传》白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草书发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黄庭坚是钦服唐人狂草的,对张旭、怀素都有会心之论,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

查看详情>>
4

黄庭坚的草书为什么会俗气?留下的绝品传世竟然是草书

黄庭坚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长传世的经典长卷,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南宋书画家曾敏行(1118—1175) 在其著作《独醒杂志》中有所记载,该书由其好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亦称“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作序。

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是这么说的: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钱穆父即钱勰,比黄庭坚大11岁,是吴越武肃王六世孙,杭州人。其文章雄深雅健,作诗清新遒丽,著有《书史会要·梁溪集》。其书法,正书师欧阳询,草书造王献之。官至朝议大夫,熏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

钱穆父说黄庭坚的草书有点俗气,俗气是对书法家最严重的批评。所以,黄庭坚讨教,那是什么缘故?穆父回答他,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