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宿建德江

发布时间:2024-02-26
1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附注释)

原文及翻译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原文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诗 《宿建德江》的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览。

《宿建德江》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宿建德江》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宿建德江》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查看详情>>
2

宿建德江古诗意思解释及赏析

宿建德江古诗意思解释
宿建德江古诗赏析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的诗歌也多写山水田园、隐居逸兴以及羁旅行役,不事雕饰,自然描景抒情,自有妙趣。今天,好工具小编就要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他所作的《宿建德江》,看看其中又有怎样的心境吧!

宿建德江古诗意思解释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原文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移舟:划动小船。

2.泊:停船靠岸。

3.渚:水中小块陆地。

4.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5.野:原野。

6.旷:空阔远大。

7.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8.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查看详情>>
3

孟浩然的唐诗代表作《宿建德江》,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唐诗杰出的诗人之一,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的诗歌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后世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对于他的诗,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例如他的《过故人庄》、《春晓》、《田家元日》等等,那都是唐诗里不朽的名篇,很多人都能够背诵。

孟浩然的诗大多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尤其是他的《春晓》,那可谓是妇孺皆知,连小学生都能够全篇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而且他的这些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每一首诗,那都是极为的工整,情景交融,非常值得一读。

个人是非常的喜欢孟浩然,而且由于他在艺术的造诣,后来把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那么小编为大家介绍一首他比较冷门的诗,可以说是同样非常的经典,也是非常值得一读,那便是他的《宿建德江》,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唐诗。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这首诗,可谓是写得抑扬顿挫,一开篇便是读者带入到了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这短短的两句,便是把时间和地点都交代了清楚。使得我们知道此时的诗人正在江边,刚刚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另外此时的时间正是傍晚时分,我们的诗人的心情,也非常的忧伤。

这时便给读者留下了一处空白,诗人到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的如此忧伤,于是我们接着往下读,看到诗人突然笔峰一转,便写道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只有这江水和明月与人相亲相近。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此时是一个人,他由于一个人只身在外,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在末尾一句:“江清月近人。”便是以江和月来比喻亲人,从而也使得这一整首诗,充满了更为浓郁的感情。

孟浩然的这首诗最大的一个艺术特点,那便是他既不是写人,也没有写船出行,而是以船、日暮、野旷、低树、江、月,便把把这一首诗的意思完全地表达了出来,令人读了之后,也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江边泊船的画面来。这种以景代入,层层递进的方式,也使得这首诗有另于其它的诗作,使得它在情感上,能够引发人更为浓重的情感共鸣。

孟浩然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用一种非常有秩序的方式串联了起来,而且这首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这个愁字与那些日常的生活景物,却是相得益彰,把愁渲染的更为浓烈。


查看详情>>
4

孟浩然的山水诗代表作《宿建德江》赏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他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例如他的这首《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五绝写景名篇。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诗人借夜泊秋江之时所看到暮色中的江景,继而抒发羁旅之愁与漂泊之思。诗人泊舟于烟水空蒙的洲渚,已令人不胜惆怅,暮色又为客居异乡的游子曾添了几分新愁。野旷天低,四周萧条,唯有江中月影在身旁,似解慰人的孤寂。清淡如水墨画般的月夜江景,便通过抒写泊舟闲眺的清致而立呈眼前。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此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移舟”,就是移舟靠岸的意思;“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上面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新愁”的原因。本来停宿,应该好好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句写得极美,无边无际的狂野更显得天空比树梢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这般的亲近。“天、月”原是遥不可及的天上之物,却因“旷”的“野”、“江”的“清”瞬间位移,好像就在诗人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是多么奇妙的视觉盛宴呢。这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慰籍,诗也就戛然而止了。然而,言虽止,意却未尽。

这是孟浩然游浙江时所写,写这首诗时孟浩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仍是抱负未成。所以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惆怅都注入到了诗里。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新愁;然后写到天地野旷,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查看详情>>
5

《宿建德江》古诗是写游子客思吗?孟浩然还想借诗表达什么

古诗
孟浩然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他又逗留长安,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十七年冬,他郁然归里,在“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的情况下,于次年再度出游:“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宿建德江》即是他游浙江时所作。

诗似乎是写游子客思、羁旅闲愁的常见题材,但结合其游吴越的背景,可窥见此中更深的忧思。

建德江,即浙江(钱塘江)流经建德县境的一段。建德县属睦州,据《元和郡县图志》载,万岁通天二年(697),睦州治所“自新安东移一百六十五里,理建德”,“浙江,在州南一十里”(卷二十五)。诗首句与题面互为关照,由“烟渚”之景,导引全诗。傍晚时分,江中小洲之上,淡烟轻浮,薄雾蒙蒙,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

第二句便一语点醒。“日暮”是前句景物的烘染,又是移、泊行动的藉赖。因“日暮”,故需停舟夜宿,才有江上烟雾,方牵出诗人缕缕愁绪。“新”字简质又精缛,意蕴颇深。其有增多与新生两层含义,显出量的叠加和质的变化。诗人此次出游,思乡之愁,羁旅之愁,失意之愁,于此时此刻愈积愈多;在这种烟雾朦胧之中他更感到自己仕途的渺茫,“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的不遇之慨,“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岁暮归南山》)的老大无成之叹,又平添了些许新愁。“新”字便是诗人上述双重“客愁”之总挈。

后二句仍以“日暮”为中心,更细微地刻画自然物象。极目远眺,晚景萧瑟,空旷的原野上,天幕下垂,比树还低,给人似乎开朗而实为压抑的感觉;俯首近视,江水清澈,一轮孤零零的明月倒映江中,依傍船舷,与舟中孤独的人相对无言,又唤起似乎亲近却益发孤寂的感受。这里,诗人并没有得到多少安慰,反而增加了他的抑郁感和寂寞感。他在落第后的诗中就流露过这种感受:“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永怀蓬阁友,寂寞滞扬云。”(《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沈德潜评曰:“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此时的物境正表现了他的这种心境。可见,诗中的“客愁”,已不是一般之乡愁,而是政治上失意之忧愁。

王夫之云:“天壤之景物,作者之心目,如是灵心巧手,磕着即凑,岂复烦其踌蹰哉?”(《古诗评选》卷五)所谓“磕”、“凑”,即诗人“心目”与自然“景物”接触的瞬间,立刻发生内在的默契,构成情景交会的艺术形象。这首诗便体现了这种特点。诗人愁思,因景而生,又托物以索,诗味醇厚浓至,具有深层意蕴。诗的结构活脱圆融,精整密致。第二句为全诗转柁,景由此而洗发,情借此而展拓,从景生情到景中情,再从景中情达到情景相谐,表现出情感的层进过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