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朝的孟浩然是李太白的偶像。李太白写有一首五律叫《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诗把孟浩然抬举得太过头了。想那孟浩然年轻时隐居襄阳鹿门山读书,也是为了搏取功名,之所隐居,只是故作清高,内心已经掺杂太多对名利的幻想。四十岁时孟浩然终于按捺不住一颗骚动的心,去长安拜访一众好友,顺便参加一下当年的国考。人家孟浩然结交也是挺广的:李白、王维、王昌龄、张说、张九龄,张子容……这人脉,杠杠的,所交都是名人啊。

某日,孟浩然在王摩诘官坻处喝茶,侃大山侃得正兴起,忽然门外有宦官传唤“皇上驾到!”真是让二人措手不及。更令孟浩然大吃一惊,让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多亏王摩诘机警擅变,望望木鸡一样的孟浩然,赶快让他去堂中屏风后回避。唐玄宗进门后王摩诘早已在堂上一侧跪拜行礼,玄宗对王摩诘以好言宣慰一番后,询问他近日是否有新作。诗佛瞬间即寻思到:何不在此时把孟浩推荐给圣上?

正在此时屏风后传来激烈的打喷嚏声。原来是孟浩然受不了王摩诘屋里整日礼佛用的浓烈檀香的味儿,他在鹿门山所闻的是四季的林野清香,来到王维屋里挺不习惯。玄宗也不怪罪,笑问何人。王摩诘赶快伏地赔罪:“此人正是微臣欲向皇上推荐的荆襄贤才孟浩然。”马上唤孟浩然出来叩见玄宗。

玄宗早闻孟浩诗名,尤其是近来在长安太学赋诗时,以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惊艳四座公卿。今日一见,那孟浩却稍带惊弓之态,诚惶诚恐,“微臣襄阳孟浩叩见吾皇”。玄宗赐孟浩平身,孟浩谢礼后不知所措地垂手恭立一侧。又听玄宗问道:“闻爱聊诗名远播,近来可有佳作,读于朕听?”

孟浩慌忙不迭地把他来长安之前所作的《岁暮归南山》,给一拉趟地宣读出来,其诗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原来孟浩然久有功名之心,却苦无门路。虽然多交天下名流,也只是搏得诗名,对于入仕当官的规则和道理,并不精通。久而久之,心中难免会发些牢骚。却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紧张时便不经意地把满腹牢骚的诗意诵读出来。但听的人正是当今皇帝,这哪里能成?孟浩摊上事了,孟浩摊上大事了!

“朕可没半点嫌弃人才的意思啊,这一点王爱卿还是知道的。孟浩,你不想走上仕途助朕也就罢了,何以写这诗埋怨朕?你这不是甩锅给朕令联背黑锅,令朕难堪吗!王爱卿知道朕已经颁发过几次招贤令了,他也曾经在诗里写句: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是不是啊,王爱卿?”

王摩诘连连叩头称“是”,他本想向圣上推荐贤才,不曾想竟然弄到这般地步了!屋子里的气氛尴尬起来。

“那样吧,你还是回襄阳去做采薇的东山客去吧,不用来长安了。世界那么大,随便看看哈。”圣谕一出,拂袖而去。王孟二人惊得一身冷汗。待玄宗远去后,良久才起来整整衣衫,扶扶帽子,摸摸头:还好,有命活。

事后王摩诘对孟浩说:无官一身轻,当下四海承平,正好颐养天年。当时贤弟要是把那首《望洞庭赠张丞相》诵给皇上听,那肯定能成事,能成事啊,贤弟莫介意。 言毕,怡然朗朗地吟诵起了孟浩然这首诗,求人也显得自己不卑不亢,真贴心: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第二天一早,孟浩然告别王摩诘,回归他的故乡鹿门山了,并留诗一首给热情厚道的诗佛。王摩诘望着孟浩然远去的背影,叹息着时机与命运的变化,展开孟浩然的手札,念着他的诗: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与年轻时擅长于展现自我的王摩诘相比,王固然是人杰,而孟浩然只能当一头放养的鹿。他自然奔放,清高和寡,缺乏临机应变,当不得官。孟浩然和李太白在这一点上极相似。

李太白在《赠孟浩然》里为孟浩然戴上了“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高帽子,恐怕孟浩然也是被迫放弃轩冕之贵,高攀不起罢了。不当官也好,留得一世清芳的诗名给千秋万代,还没有后顾之忧,何乐不为呢?来,诗友们,背背“蠢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吧,真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