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春秋战国时期

发布时间:2020-07-04 │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割线是怎么产生的?原来晋国被瓜分才是标志

战国
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
晋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直至今日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

查看详情>>
2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怎么会有这么多战乱呢?原来跟秦国也脱不了干系

战国
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

我们在看春秋到秦汉时期的影视或者小说时,都会提到一个词语-“礼崩乐坏”,但是没有彻底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是大概了解,但你知道为什么秦汉时期的古人会把这个词语记录在历史典籍里呢?

春秋时期到秦朝的统一这段时间之内是我国历史上分裂最长的时期,各个诸侯轮流争霸,虽然局势动荡,但也是开疆扩土这一重大的时间点。因为战乱导致了对“礼”的重视,而这个字刚开始的意思是指祭祀中的仪式,后来演变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而周代实行的分封制度也和它密切相关,周天子、诸侯王、大夫、士等这些身份等级制度都是来自于“礼”,同时又制礼作乐和通过一系列的礼仪使得各个等级的秩序得到固定,而等级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也有了明确可知的规章制度。

但这个制度却在春秋、战国这战乱时期被打破,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时期由于周王朝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和对诸侯王的震慑导致天下大乱,各个有实力的诸侯开时吞并相邻的小国家,根据统计这段时间内灭亡的国家多

查看详情>>
3

春秋战国时期,原来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西周各国诸侯主导天下事务

战国
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家应该不太陌生,那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个纷乱的争霸局面呢?我们要由西周的灭亡说起。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相信各位早已听说过。周幽王是周武王的后代,周武王姬发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后,一直传到幽王。但这幽王非常无道,宠爱美女褒姒,不理国政,更废掉原本的王后与太子。由于想令褒姒高兴,幽王不惜愚弄诸侯,假装有敌人入侵,燃起狼烟,让他们前来救驾。

王后和太子无辜被废,王后的父亲申侯决定起兵为女儿报仇,于是联合外族犬戎,进攻周幽王。诸侯被幽王戏弄过,这次害怕中计,不再来救驾了。于是,都城镐京被攻陷,周幽王被杀。

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拥立下,即位为新的周王,历史上称为“周平王”。但当时都城镐京经过战乱,被外族劫掠后,已非常残破。平王决定迁都,以东面的雒邑为新的都城,继续周王朝的统治。

历史上把这次迁都作为周朝的分水岭,迁都前称为西周,迁都后为东周。

不过,平王的继位与其正统性,颇受诸侯质疑。他们

查看详情>>
4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没有一个国家能打败秦国?

战国
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

纵观古代中国历史,秦帝国的建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最为深远。而这个一统天下的大国,曾经长期居于西北一隅之地,被中原各国以“夷狄遇之”。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春秋争霸,还是战国争雄,秦国都牢固地屹立在西北之地,顶住了来自东方一波又一波的灭国级军事入侵,并最终积蓄力量完成了对东方的反噬。那么,秦国究竟依靠了何种力量呢?

1.山河之固

毫无疑问,秦国所处的关中平原自古山川形胜,东据崤函之固,有一夫当关、万夫当关之险,当东方六国的军队从洛阳一带沿黄河南岸抵达关下之时,秦军便可以据险而守,与东方各国的远征军展开攻防拉锯战。东方各国军队顿于坚城之下,士气自然难以维系,一待秦军开关掩杀,胜败已然明了。

除了陆上的崤山与函谷关之险外,秦国同样依靠黄河作为天然的国防屏障。早在秦穆公时期,秦国就曾经用舟楫在晋国的灾年向其输送粮草赈灾,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无论径流量还是水面宽度都较今日为大,因此,即使春秋时期晋国曾经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