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无论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离人愁,还是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中的羁旅愁,亦或是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家国愁,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后扣人心弦。“愁”,似乎也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里最普遍的思想感情。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听流人水调子》,来共同体会古典诗词里的“愁”。与一般写“愁”诗所不同的是,王昌龄这首诗通篇无一愁字,却句句是在写愁,即含蓄地将诗人内心的愁表达了出来。据记载,这首诗大约是王昌龄晚年遭贬赴龙标贬所(今湖南黔阳)途中,偶听流人筝乐有感而发。因此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就是迁客愁。

《听流人水调子》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虽然它只有短短4句,但毫无疑问,它是一首扣人心弦、令人断肠的写愁佳作。在具体看王昌龄是如何表达这种迁客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特定词的含义。题中所说的“流人”,也就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至于迁客,便是王昌龄这样遭遇贬谪的人。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首句“孤舟微月对枫林”,即月下有一叶孤舟正独自面对枫林。这里的孤舟、微月、枫林意象,无疑构成了一个极为凄清的意境。在古典诗词里,通常江月多写羁旅愁,如王昌龄在另一首诗《卢溪主人》中的“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这里便是有着突出诗人及流人羁旅愁的意味。但同时它也为下文写流人演奏筝曲安排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即此情此景,对于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流人来说,他的愁怀唯有音乐才能排遣,因此王昌龄紧接着便说“分付鸣筝与客心”。它的意思是说,演奏的筝曲声分别排遣了流人和诗人的心。我们知道流人注重的肯定是流落江湖、漂泊无定的羁旅愁,而诗人所注重的是遭遇贬谪的迁客愁。但这里从“分付”和“与”来看,这两种不同的愁,却在筝曲声下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境共鸣。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即山岭笼罩在万千重雨雾中,弹断了的弦则好像要将这万千重雨雾收作泪痕。我们说诗的首句写景,次句写筝曲,而这两句诗却不仅写了景色,也兼顾形容了筝声。也就是说,诗人在“孤舟微月”的景色下,又体会到了天气的多变,看到了岭色在雨雾中的迷蒙。同时也可以指诗人所遇到的流人,所弹奏的筝曲声,具有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

因此“岭色千重万重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它所起到的艺术作用,便是暗示了弹筝人内心复杂的愁绪。所以弹筝人弹着弹着,愁绪到达一个顶点后,竟然把筝弦弹断了。而作为听筝者的诗人,因为有共鸣,于是情绪激动后,留下了断肠的泪。泪水之多,竟然是筝弦收集岭上的万千重雨化成。这便是诗的最后一句“断弦收与泪痕深”。

我们再回到王昌龄写这首诗的背景,即晚年遭贬赴龙标贬所(今湖南黔阳)途中,偶听流人筝乐有感而发。便可以知道,这首诗中那千重万重雨所化为的泪水,其实是将诗人的迁客愁具象化了,它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这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