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惊蛰,古称“启蛰”,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什么意思呢?在惊蛰之前,昆虫都冬眠,不饮不食,到了惊蛰,春雷声震大地,蛰虫惊而出走,故而称为“惊蛰”,标志着人们可以春耕播种了。

其实,在我认为,这也体现了古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什么呢?你看,人们都是过了惊蛰才开始播种,并没有破坏土壤中的各种昆虫的冬眠,如果惊蛰之前就开始翻土播种,势必很多昆虫都会死亡,破坏了整个自然界的生态链。过了惊蛰,各类昆虫都复苏了,离开了土壤再进行春耕,极大了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所以这个节气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古人对这个节气又有着怎样生动的描述呢?一起看看大诗人元稹和陆游的不同: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他的那首《示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首写景的诗。春天的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诗人在湖上泛舟赏景,他有点感慨自己年龄不小了,“儿童莫笑是陈人”意思就是小孩子不要笑话我的年纪有点大了,在春天这样万物复苏的季节,整个大地都是一番新的景象。春雷阵阵,惊蛰已到,仿佛宇宙初开,开天辟地时候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江水淹没了黑色的石头,娇弱柔嫩的柳丝如黄色的尘土一般。诗人想去岸边的亭子里休息,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不觉得又划起了船桨,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毕竟春光一刻值千金啊!

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的这首诗给人描绘了一幅惊蛰时分的绝美画卷。立春开始,阳气逐渐上升,一直到了惊蛰这一节气,整个大地上都弥漫着春天的美景。你看!那如蜀锦般美艳的桃花,那翱翔在天空的老鹰也悄然远去,树枝上停歇着斑鸠一类的鸟儿在歌唱着,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春光虽好,但是时光短暂,催促这人们劳作起来,树上的嫩芽也在争相生长,一片翠绿。人们在农田里开了春耕春播,田地里满是耕作的人呀牛呀,这么美丽动人的画卷在生动的描绘着,给人们收获的希望,仿佛已经看到秋天那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两首诗都是写的惊蛰,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两人都写了惊蛰时节美好的春景;不同的是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与两人所处的年代和经历不同。

元稹所处的是唐朝中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一番春景让人看到了希望;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看到国家摇摇欲坠,他一生都有报国之志,但是受到秦桧等奸臣排挤并不得志,坚持抗金的抱负也无法施展,几十年下来,让陆游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写诗词明志了,眼看着年龄越来愈大,也看到了国家的现实不是自己一人能扭转的,索性泛舟湖上,好好享受一番所剩不多的春光美景,体现了陆游对不得志的那种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