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离愁别恨是古人常写的题材之一,将离愁别恨写得打动人心耐人寻味的作品也不少。晏殊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便是其中之一。词人触景伤情,从傍晚坐到深夜甚至等到了天亮,心中充满无限伤感,想寄信给对方却不知那个人身在何处。满腹的愁苦无处诉说,唯有用文字记录心声。

烂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不甚清晰,我并未查到有何特别之处。应该只是一般的伤离怀远之作。但它境界辽阔高远,远超一般婉约词。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词的境界与好坏与词人的境界有直接联系,一首好词并不一定需要特定的背景。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秋天的早晨,外面的天还是蒙蒙亮的。女主人公睁开惺忪睡眼,穿起外罩。走到了走廊里栏杆旁,望着还在雾中的花园,菊花好像笼罩着一层愁云惨淡的烟雾。旁边的一丛丛兰花,枝叶上挂着晶莹的露水,就像兰花在饮泣。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起床之后看到了菊花和兰花,应该只会想着空气很清新,花景很美丽。我就不会想到什么愁苦呀之类的东西。晏殊作为婉约派的著名词人,自然和我这样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罗幕轻寒”中的罗幕,一般是指,在大户人家,在深秋或者是入秋的时候,会把门上的珠帘换成,厚重一点的门帘。用它来防风防寒。所以说这是罗幕清寒。入秋啦,自然有燕子往南飞,飞到温暖的地方来度过严寒的冬季。所以从走廊里飞出了一双燕子。这里为什么是用一双呢?因为一般的话,我们看到的燕子也有可能是一只一只的。因为我们的晏殊,大词人,他想用这一双燕子来寄托自己的孤独之感。后面又讲“明月不谙离恨苦”,是说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女主人公看到了这里,又想起了昨天晚上,大风骤起,呼呼而来。听着西方拍打的窗户,心中一片寂寥,无法寄托。西风吹来,吹来的寒风,也吹落了枯叶。将郁葱葱的大树们,变得枯黄。其实我们都知道,树枯落了,心为大自然到了秋天,它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但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就把她寄托了一种另类的情感。就好像是忽如一夜树变黄了。女主人公趁着这惨烈的西风,独自一人来到了高楼之下,慢慢悠悠地登上高楼。我想当时的女主人公背影一定寂寥无比。在黑暗的夜里,有着狂烈的戚风,身旁不是无际的黑暗就是满目的枯黄。女主人公望着远方,望着消失在天涯的道路,好像找不着自己未来的迷茫。

其实这种感觉我都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让我一个人在半夜里登上高楼,望着无尽的黑暗,我会感觉身处绝望,没有丝毫的光亮,看不到希望。而女主人公并不是这样。她没有我的绝望只有她的迷茫,她想起了心中最喜欢的心上人,想把希望寄托在心上人的身上。想给她最喜欢的人寄上一封思念的信。但是想着,北宋广阔的土地,群山连绵,大河滔滔,树林繁多。又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究竟在何方,于是最后一点思念也无法得到疏解。

全词写的是常见的离愁别恨,孤独寂寞,但是词人所营造的情境却又十分地苍茫辽阔,无论是“天涯路”,还是“山长水阔”都是令人向往的大境界,这样悲壮的孤独即使过了百年,依然能令人动容。

后来王国维还将这首词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为人生的第一境界,也许也是因为这天高地远的广阔之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