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秋老虎依然强势不减,但暑去凉来、月明风清,人们顿时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也无比舒畅。唐代的白居易曾深情吟诵,“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宋代的刘翰也有诗赞美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云淡风轻、情韵悠长,也令人宁静恬淡,快乐逍遥。即将立秋了,送上两首关于立秋的著名古诗词,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代: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字君虞,唐大历四年中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诗人悲叹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但诗人仍在甘心,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立秋前一日李益对镜慨叹,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古代士大夫都留长发,每日起床也要整理一下,李白就曾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益也不含糊,开篇就抒发情怀,“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诗人面对两鬓霜白,没有发出李白那样的惊叹,却很坦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管它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中。

后两句却转而有些悲凉,“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就发现镜中有“两鬓雪”。明日立秋,虽然天气渐凉,却更见万物萧瑟。诗人联想到自己的窘迫困境,不知路在何方,这肃杀的秋风不仅摧枯拉朽,也激荡着他的灵魂。“鬓雪、秋风”的对照,跟显出诗人心中的苦闷与辛酸却无处诉说。

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代: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每年的七夕节与立秋日都非常接近,秦观就巧遇了七夕与立秋在同一天。诗人刚写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能还没回过味来,忽然发现立秋了,心中又惊又悲。惊的是转眼间就是夏末秋初,悲的是自己蹉跎岁月,人生就像这秋叶,禁不住烈日的考验。词人在湖边眺望,云烟迷茫,秋色也将梧桐染成金黄,更让半山的枫叶显出了秋的模样。傍晚时分,天色阴沉,“不见云屏月帐”,作者心中更加惆怅,时值七夕,天宇广阔,那牛郎织女是否还能在夜幕中的银河里乘风破浪。

词人回忆起20年前的情景,似乎也与今日非常相像,诗人登上高楼,月宫中的玄蟾令人遥想远方的亲人,树上的乌鹊也仿佛在催促自己早些回家,可是弹指一挥,多少个春秋轻易间就如流水东逝。诗人怅惘地说,“回首西风犹未忘”,幸福的事情也许很快就容易淡忘,而那些沧桑过往有时却刻骨铭心。很多事情无法挽留,很多风景也曾过眼云烟,须臾间,“人间万事成惆怅”,怎么不令人感到落寞寂寥。

纵观这两首作品,李益的诗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作者采用比兴手法,寓意却在悲秋,诗人以镜作比,顾往瞻来,叙说身世感慨。又以实喻虚,含蓄不尽,全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而秦观的这首词更是感慨人间悲欢,惆怅时光短暂。从“风烟做出秋模样”,到“人间万事成惆怅”,情感也由怜惜变成无奈。正是,赤日炎炎心烦忧,凉风习习神清幽,朗月乾坤送祝福,清爽惬意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