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是一首黄庭坚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直指人心,让人越读越亲切。

黄庭坚在熙宁元年(1068)九月,年方23岁之时到任汝州叶县尉,此时汝州(河南)的最高长官正是北宋名相富弼。富弼与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岳父孙觉都有过同朝为官的交集,因此听他们说过黄庭坚如何少年聪明等等,很想见见这个初生牛犊。这可好,黄庭坚到自己属下当官,而且还拖拖拉拉了一年左右才来上任,正好有借口抓来教育教育。

估计黄庭坚还沉醉在众人对他的《满庭芳茶 》等等诗词赞誉的快意之中,以至于见到如此高级别(相当于以现在的总理级别去当省长)的顶头上司富弼时,没说什么治国理政的方略,倒是谈起了茶诗茶词,品茶意境。结果是被富弼连同迟到的事,好一通的训斥教育。在清初的《宋稗类钞》中记载:“富郑公初甚欲见黄山谷,及一见,便不喜。语人曰,将谓黄某如何?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意思就是说,富弼开始很想见见黄庭坚,真的见到了,反而就不怎么喜欢他了。对人说,我还以为黄庭坚如何了得呢,原来也只不过是江西修水的一个茶客罢了。

黄庭坚任叶县尉至熙宁四年(1071)底届满,回到开封听候调任。到了熙宁五年(1072),尚未接到调任的消息,却正好遇上朝廷招考四京学官。北宋建有东、南、西、北四京,都城位于东京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位于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位于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位于今河北大名。在这四京,均设有北宋的最高学府,称为“国子监”。既然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就必须要有最优秀的教师。这回朝廷还算是比较公平公正,在历届进士当中,公开招考国子监教授。

这机会让黄庭坚遇上了,那哪能错过啊。果然一考即中,黄庭坚以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其实大名府距离首都开封还是相当远的,这国子监教授顶多也就是个七品的级别,还只能说是在地方当个学官。不过论文化,黄庭坚可是“杠杠的”,做教授可谓发挥其长了,因而驾轻就熟,表现得十分出色。以至于在熙宁九年(1076),即四年一届的任满之时,北京大名府的留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把手”),北宋名臣文彦博,相当欣赏黄庭坚的学识、文章以及作为教授的天赋,坚持要留其连任。这样黄庭坚在大名府度过了相对悠闲、舒适的八年教授生涯。

这期间,黄庭坚将自己的讲义整理成了《论语断篇》、《孟子断篇》、《庄子内篇论》等等,对《易经》、《佛经》也颇有研究,还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吟诗唱和,作品颇丰。其中脍炙人口的《品令茶词》就创作于这个时期。原文为: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还是在说北宋的著名贡茶“龙团凤饼”。“龙团凤饼”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在其后的宋徽宗不无骄傲地在《大观茶论》中这么说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这“龙团凤饼”优秀得够厉害吧。皇上偶尔也会拿出一些“龙团凤饼”来分赐给近臣,人多茶少,往往一块“龙团凤饼”要被分成几份。估计黄庭坚此时还得不到皇帝直接的赏赐,是从舅舅李常、岳父孙觉等处辗转得到的半块或更少的“龙团凤饼”,因此有“恨分破”之说。此诗写的是酒后品茶的意境。诗意大约为:

描绘有凤凰在飞舞图案的美好茶饼,恨只恨为何要将它们切破、分开,让美丽的凤凰如此孤独、凄零。在洁净精致的金属茶碾里,碾轮在慢慢地碾着茶饼,碾成的茶粉显现出晶莹如玉的光泽。煎茶时,茶汤的沸腾之声犹如松涛般的悦耳,听着它早已醒了几分醉意。

这茶,味道浓得是如此的醇厚,香气悠得是那样的清远。使这微醉的意境,也变得这般的美妙。就像是故人从万里之外归来,相聚于灯下,对影默默,口虽不言,那愉悦与惬意早已溢满身心(比喻这茶妙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此词受到了普遍的高度称赞,与上篇所介绍的《满庭芳茶 》相比,没有用那么多的既华丽而又高大上的典故,让人云里雾里难于体会明白,而是用“恨分破,教孤令”、“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醉乡路,成佳境”等等,这些人们熟知的情景与情感体验,引发共鸣,直指人心。让人越读越亲切,及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时,已完全被作者的惬意所同化。无怪乎词的最后“恰如灯下”段的比喻,历来被誉为是神来之笔,轻快质朴、灵动飞扬得让后人难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