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每年春末,榆树花尽,便有形似钱串的果实挂满枝头,这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榆钱。榆钱远观淡绿如玉,柔软圆润,不但值得观赏,而且还可食用,是春季时令野菜中颇受欢迎的一种植物。

关于榆钱,还有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北方有个小村落里,住着一对勤劳的老夫妻,他们种田砍柴,辛苦却又常常填不饱肚子。一日上山劳作,偶遇一位快要饿死的老者,便背他回家,用仅有的粮食救活了他。老者感激之余,送了老夫妻一粒榆树种子。从此后,老夫妻就有了一棵会长出铜钱的榆树,生活状况被改善了许多。

虽终究是故事,但是榆树被赋予的神奇色彩却仍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有不少人家会有房前屋后栽种榆树的习惯,只为讨“余钱”这样一个好彩头。而从古至今的文学家们,也少不了描写榆钱的作品。白居易曾说“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将榆钱荠菜作为春天的使者,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诗人韩愈又说,“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却是好一派想要将春留住的不舍之情。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到的,是唐朝另一位诗人岑参关于榆钱的诗作。这首诗相比上述两位诗人,没有浅吟低唱的惜春叹春的深远意象,不同的是,更加俏皮诙谐,风格完全迥异。让我们来品一品: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在流传于世的近五百首诗作中,大部分为边塞诗。在岑参的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前往西域为官,故塞外风光以及驻守将士的苦寒生活是其作品中的主旋律。这首诗便是作于当时。

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的塞外所见。在甘肃武威的花门楼前,摆满了成百上千的酒缸酒壶,一位年逾七十的老翁仍坚守着为客人打酒的工作。这两句诗初读并无太多深意,看上去似乎只是诗人白描写景的一种手法。然而在通俗浅显的字里行间,却能品出此地百姓生活的安宁,如若不然,也不会有后面诗人轻松诙谐的心理状态的呈现。

诗的后两句从写景转为调侃。老人的酒肆旁,一棵榆树正结满了榆钱。诗人灵机一动,便对老人说,“榆钱看上去与铜钱无二,不知摘下来买您的酒行不行?”诗人第一次到达甘肃凉州,正是公元751年的春天。一路旅途的艰辛,诗人却毫不在意,这样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性,在诗人见到卖酒老翁与塞外春景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榆钱并非钱,只因长相酷似铜钱,古往今来便被赋予了美好的喻意,更是成为了文人们挥毫泼墨时的绝妙素材。纵观岑参的这首诗,虽是通篇口语化,却将一幅绝妙的塞外春景图捧在了读者面前,其幽默成趣的心态着实是有着超强的感染力,不失为一首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