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繁花艳丽,开了又落;笙歌悠扬,终归静默。喧嚣的渡口,熙熙攘攘;未了的尘缘,聚聚散散。几许轮回、不改情痴,几度风霜、不易本色。生命如一株怒放的花朵,只要没有凋零,就要尽情璀璨,即使明知将来终将枯萎,也要活得可歌可泣。下面介绍白居易的两首咏物诗,立意新颖,惊艳了后世千年。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唐代: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牡丹花不但色泽艳丽、富丽堂皇,而且品种繁多、玉笑珠香,故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曾这样赞美它,“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春天里万紫千红、群芳斗艳,而牡丹花却姗姗开迟,等到其占断春光,一春花事也快要结束。白居易这首诗一反常情,既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怜惜之情,也寄寓了岁月流逝的深沉感慨。

前两句开门见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作者行文看似平淡,但“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而“唯有”二字又语气肯定,显露出白居易观察细致,也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诗人不加雕饰,却跌宕起伏,表现了流连忘返的深情。

后两句则被后世不断模仿,“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诗人越是怜惜花的娇艳,越是担心花落枝残。其实白居易深知,客观规律无法违背,无论自己是否体贴关心,芳华易逝、流年易老,但作者隽永的诗风却令人难忘。于是他用自己的痴情行为,表现出对凄风冷雨的不满和无奈。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唐代: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第二首诗全文不提一字牡丹,却字字珠玑地表达出对牡丹花的怜惜之情。起首两句描写牡丹所处的恶劣环境,“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戚风肆虐、冷雨萧瑟,花瓣飘落、花萼低垂,诗人先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寂寞”二字,点出了落花的冷落处境;“离披”二字,更表现出牡丹花遭受风雨后的凄惨之状。

后两句极其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诗人欲擒故纵,极尽渲染之能事。风和日丽时,人们都感叹开败的牡丹随风飘落,而风雨过后其陷入泥土中,那种惨状和凄凉,更令人心碎。这首诗到此戛然而止,却使人不忍卒读。

细味白居易的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是牡丹花,却暗喻了对人事的悲叹。第一首诗中花儿娇艳开放,诗人却莫名惆怅,不仅担心春光易老,也怕那些真爱和善良也似这残败的花儿,无法永葆芬芳。第二首诗感情深沉,凝聚了诗人半世的思考与忍辱负重。作者托物寓意,借花写人,“低向雨、散随风”,形象生动;而“飘零泥土中”,更是无数人受灾落难的鲜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