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王维和白居易隐逸诗歌题材上的相似之处,一是他们都创作了很多写景诗歌,二是他们的交友诗歌也很多。从相似的题材出发,在相似题材中比较他们创作的差异性,并探讨产生的原因。山水写景诗歌前文已经简单介绍了王、白二人的写景诗歌情况。从数据上看,王维山水写景明显要多于白居易。在诗歌风格上,二人也十分相似,呈现出闲适、恬淡的诗风。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深深体会到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借助自然美景洗涤内心郁结,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使自身洒脱、自得,让内心得到沉淀。

王维的山水诗歌静美、澄旷、寂悦,不仅感受到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而且读者也能通过他的诗歌享受山水自然带给心灵的慰藉。维的名篇《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的美景。先从远处眺望终南山,它高大巍峨仿佛直耸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山连着山绵延无尽仿佛直到海的尽头。

接着描写诗人依山路登山,白云围绕在身边,整个人都置身与云雾之中,回看走过之处白云又合成一片。望远处青霭漂浮,走近之后却不见了。站在山顶俯看山峦,眼见中央主峰把终南山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畅游一天仍不忍离去,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看见一个樵夫,便向他询问在哪里可以居住。全诗运用语言都很朴实无华,但却将终南山的景色尽收眼底,宛若鲜活灵动的动态水墨画。诗歌尾联出现的“樵夫”,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点出王维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在古代,“樵夫”是隐士、山人的代表,他们游走在山水林泉之中,以打柴为生,是古代典型的隐者的形象。尾联处点出“樵夫”,不仅使诗歌更加鲜活灵动,而且也表现出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另外,终南山在唐代本就是隐士居所的象征符号,诗歌以终南山命名本就和隐逸脱不了关系,结尾处再次点题,强调自己留恋这样的归隐之地。

白居易的山水诗也反映出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如:《湖亭晚归》:“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白居易在杭州任上时所作,写出对杭州美景的流连忘返。再如《河亭晴望》:“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这是白居易在苏州任上所作,描写了重阳节的前一天的情景。他登上河边的亭子,眺望秋日晴空渭河的景色。这二首都反映出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但后者又有思归的情愫蕴含其中。这里的思归,不仅仅是思乡之情,更是厌倦了官场,希望辞官离去。

白居易的山水诗歌创作时间比较集中,并不像王维一生都有创作山水诗。白居易的山水诗大多是他在被贬江州之后,尤其是在苏、杭任职期间。白居易在官场上的不顺,年过五旬仍然外放做官,加之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更是心有郁结。而苏、杭两地风景优美,让他流连忘返。恰好自然美景洗涤了他内心的郁结,使得他内心释然。这个时期所创作的写景诗歌,多数纯写景的诗歌。单从诗歌本身内容来看,并不能界定为隐逸诗,如《钱塘湖春行》,此诗描绘了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

但是,结合白居易的隐逸思想,不难看出这种畅游山水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居官如隐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利用自然山水释放内心的压力,使心灵得到慰藉。另一种写景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反映出他的思归思想强烈,如“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想归田园》)总之,王维和白居易的山水诗都反映出寄情山水之间的情感。自然山水让他们流连忘返,因为山水林泉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情感慰藉。山水林泉是归隐之所,让他们可以回避残酷的现实,因此无限向往。

写景诗歌的差异王维和白居易的写景诗并不局限于山水诗,在其他形式诗歌中也有出现。在王维的一些送别诗、赠答诗中也经常出现对景物描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烘托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他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就描述了辋川山居周围的景色,辋川居所是他和裴迪经常相聚的地方,通过对辋川山居景物的描写衬托出对裴迪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写景诗歌还表现在他的官舍闲居的诗歌,他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景物描绘来烘托自己生活环境的清新雅致,如隐者的山居一般。《病假中南亭闲望》:“……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就描绘了居所清幽的环境。

王维也有对居住环境描绘的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就描绘了隐居山间时的田园风光,同时与山水景物相结合。显然和白居易的居住环境的写景诗是不同的。王维的居住环境更贴近自然环境,而白居易的居住环境就在喧嚣的城市之中。形成了二人隐逸诗歌的差异性,王维的隐逸诗描写隐士一般的田园生活,白居易的隐逸诗则描绘闲居在家的闲适生活。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上所取得的成就,意味着他对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和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这两种艺术的一种集成。”显然,王维吸收了陶、谢诗歌的长处,将山水和田园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方式。由于山水诗与田园诗的不同特征,使王维的诗风自然中带有质朴,闲静中透着孤寂。如《书事》一诗:“轻阴阁小雨,深院尽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诗歌描写在寂静的山居中,静听小雨淅沥。坐看青苔仿佛颜色都要染到衣服上来了。在这样一种娴静的环境中,一切烦恼都抛出脑后,人已经融合到了环境中去。从王维的诗歌中体会到他内心的平和淡然,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山水的喜爱和留恋,将古代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生活居住环境的写景诗歌,也是用景物环境衬托出内心闲适、淡然。从他的环境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居所环境就像隐士的隐居所一样,清新雅致。白天出门为官,下班关门就如隐士的生活般清静无人打扰。从白居易被贬江州开始,流转多处为官,他的住所就是官舍小院,但居住的环境却都清幽雅致。如前文提及的《病假中南亭闲望》,就写了白居易生病在家掩门休息,并对他居住环境的景物进行了描写,小亭下栽种竹林,在亭上可以远望太白山。可见白居易的居住环境舒适雅致。

再如《官舍小亭闲望》:“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写了官舍内的闲适生活环境,也表现出他追求保持内心清明的平静。另外,白居易生活环境的写景诗除了对自己的居所描写外,还经常对他人的居所进行描写。如《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就是描写友人居所的景物描写。再如《题杨颖士西亭》:“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诗对杨颖士山居的小亭进行了描写,赞叹杨的小亭的景色太好了,这里就可以隐居,不用去寻找蓬壶仙山了。白居易写他人居所的景物诗,通常都是隐士,或是和他一样对隐逸向往的人,并且过着居官如隐的生活。这些诗一方面表达了他对隐逸的向往,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隐士生活的效仿。不能归隐山林,那么就效仿隐士的生活,保持如隐士一般高尚的品格,也是一种精神追求。白居易此类的诗歌占了隐逸诗歌倾向很大部分,这和其隐逸思想相通,虽然居于官位,生活在官舍之中,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对,达到内心的清明。白居易居于洛阳之后,其诗歌更突显出闲适自在、知足保和的生活态度,这期间的诗歌更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内容,表现出对生活的领悟。这时期的诗歌有游山访寺、闲居家中、种田自乐、好友相聚等等的主题,这些都更能反映出白居易豁达乐观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