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后期的诗都以描写山水为主。他又是个画家,精通山水画。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又富有禅意哲理。诗风淡泊宁静,读后让人感觉净化了心灵,荡涤了俗世的尘埃,使心地清净无染。读他的诗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能很好地指导我们修身养性。

王维是仕途中人,早年也曾有过政治报负,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时局的变化反复,使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也让他思想上有了矛盾和苦闷。品格正直的他又不愿曲意逢迎他人,所以他只有另找出路。加上他妻子的逝世,使他心灵受到了创伤。在现实中经受了打击的他,只有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开始转向在山林田园间寻求心灵的寄托,大约40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名句,出自《山居秋暝》这首诗。

秋天,群芳已谢,青松却仍苍翠。夜晚,天色已瞑,松林暗淡下来,似乎要被黑暗吞噬。此时明月冉冉升起,皓月当空下,沉寂的松林仿佛披上了洁白的外衣,透出一片片光亮。山泉清冽,在山石之上淙淙流淌,月光下闪闪发光。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诗人笔下明净幽澈的动人的自然美,也领悟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心志的高洁。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在浊世中洁身自好,如明月常照,如松林常青。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是王维一句名动天下的诗句,出自《终南别业》这首诗。

诗人常常在兴致来临时,去山林间独游,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坐了下来,看天上的云飘来又飘去。这样的行游真是悠闲自在到了极致,不禁让人想起出自《菜根潭》洪应明写的一句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意思是我们对待事物要有淡泊自然的豁达态度。云本来就悠闲,而人的这份悠闲简直胜过了云。在山林间信步而游,如流水自由流淌,如行云自由徜徉,没有忧愁,忘却烦恼,就这样自得其乐。诗人行云流水般超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也打动了我们的心。

王维用到“月亮”的诗句还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竹里馆》。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古代诗人也常以竹比喻正直高洁的品性。竹林幽深,明亮的月光照进竹林,清浅动人。诗人生动地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幽澄净的环境,也让我们了解了他澄净无比的内心世界。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句诗出自他为回赠给张少府而写的诗:《酬张少府》。

月光如洗,照耀山林。摆脱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有山月松风的伴随,怡然自得地弹奏乐曲,多么舒心畅怀的生活。这句诗情景相生,诗人笔下的松风、山月也似乎有了灵气,与他和谐相伴,与他心意相通,和他一起超脱尘世。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都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他的诗处处能使我们感受到他追求心灵的解脱以及他淡泊宁静的处事态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从这种淡泊和宁静中,我们也能感悟到,其实他的诗并不消极。归于山林间表面看似避世,其实透露的却是一种积极与乐观的人生态度。明月、清泉、白云、青松、翠竹都是古人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用以借喻高尚的品格。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个问题其实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我们都在为生活奔忙为生计烦忧,生活难免有起有落,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改本性,摆正心态。不管世界怎么对待我,我都会把世界看得美好,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王维的诗其实是在向我们表达一种人生的智慧。

我们人人都是俗世的一份子,没有哪个人生活是十全十美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人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并为之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烦恼。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世事无常,我们要学会接受这一切,也不要过分追求名闻利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我们遇到各种得意之事时,应当低调不张扬;在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不能过分悲观失望。这样的平和心态可以使人心绪宁静,处变不惊,更易达成目标。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常会影响我们的心境,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这种落差。在挫折面前,平庸软弱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消极苦恼。而智者却会在精神上解脱自我,转换一种面貌,转变一种态度,从而乐观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