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钱塘湖春行

发布时间:2020-06-11
1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原文注释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歌作品,描绘了春日游览钱塘湖时的美景。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翻译,并为一些重要的词句提供注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能够品味到诗人在湖光山色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愉悦。让我们一同感受这场春日游览的美妙之旅!

钱塘湖春行原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

此诗题为“春行”,处处环绕“初春”及“行”这一条线索来作描绘。起句从孤峰独耸、清幽秀丽的湖山游览胜地孤山寺的北面写起,点明春行始点。贾公亭在西湖边上,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这游览地自然就是西湖了,以暗示“行”在西湖。次句“水面初平...

查看详情>>
2

白居易的代表作《钱塘湖春行》赏析,早春的西湖是怎样的呢?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诗词

在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白蛇传说,而且还有数不清的歌颂西湖的优美诗篇。冬季的西湖,是张岱笔下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早春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竞相绽放的花朵要让人眼花缭乱,刚抽芽长出的草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这首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唐诗《钱塘湖春行》,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小编觉得,白居易是个很不容易的诗人,他生长的年代正是盛唐刚刚过去的那段岁月。大量优秀的、题材宽泛的神作都已经纷纷问世,就像烟花绽放后的那个瞬间,极致的绚烂之后,眼中一片刺亮,而后黑暗。能在这个时候让人们看到,白居易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才华。自然毋容置疑。

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剌史,宝历元年三月他又出任苏州剌史,所以这首诗应当写于长庆二年和宝历元年之间,大约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诗人早春出行,看着钱塘湖的湖水和湖畔的树木、燕子、白沙堤,不禁喜上心头,有感而作。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用两个地名“孤山寺”“贾亭”和方位“北”“西”,显示自己是在边走边观赏;紧接着用“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描绘出春水平静,白云倒映在湖面和湖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视看到的花草,因是早春花朵还不是很多,所以诗人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春花东一簇、西一朵的样子。草也不茂盛,只是浅浅的、刚没过马蹄。此联和颔联是该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之所以“行不足”,是因为美景看不够,恰好点明诗人对西湖春景的痴迷,以至于流连忘返。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

查看详情>>
3

白居易游西湖写下一首诗,美到极点令人心醉入选教科书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每处景点都美如画卷,令人如痴如醉。

古往今来,几多文人书生都曾周游西湖,留下了活色生香的诗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群芳事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今天要给大家解说的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从开篇美到尾,令人心醉。这首诗名为《钱塘湖春行》。

西湖有两条和文人相关的堤坝,一个是“苏堤”,得名于苏轼,一个是“白堤”,和白居易有关。

众所周知,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任职,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也曾在杭州为官,主持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钱塘湖春行》即是其中的代表。

其实早在白居易之前,就有“白堤”,可是因为白居易的这首诗太着名,所以说到“白堤”,许多人都市想起白居易,这就是诗词的魅力了。

这首诗写的是西湖早春的美景,清新生动,从开篇美到尾,令人心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首联总写西湖的美景。

“孤山”是西湖的名山,在里湖和外湖之间,北宋的名士林逋就曾在孤山结庐而居。而“孤山寺”就是南北朝时期所建的承福寺,因在孤山上,故而得此名。至于“贾亭”就是唐朝人贾全所筑,据闻在亭上可以瞭望西湖全景,惋惜的是如今已不复存在。白居易从孤山寺写到贾亭,足见他其时不是静止寓目西湖美景,而是边走边浏览。

他极目远眺,只见春水初涨,水面和堤岸齐平,白云低垂,和湖面泛起的波涛连成一片。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典型的江南春湖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一联是形貌早春的经典名句,生动生动,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到了极致。几只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燕子穿花贴水,忙着衔泥筑巢。莺啼燕舞,这是何等绚丽有趣的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此处“新燕”这个意象最值得玩味,都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白居易这里提到“新燕”,除了凸显春天的生机外,应该另有另外一层寄义。一年之计在于春,燕子飞来飞去是为了筑巢,这或许也是提醒人们开始劳作吧。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气没马蹄”,诗人又将眼光转向了花卉。因为还是早春,白居易看到的不是姹紫嫣红,绿草茵茵的情形,而是东一团西一团的“乱”景,就连青草也不外是刚刚没过马蹄而已。虽然只是“乱花”和“浅草”,但却透露出了独属于春天的气息。这两联,一动一静,将早春之景写得惟妙惟肖,让我不禁想起了南北朝谢灵运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将诗人那中乍见季节变化的惊喜之情写到了极致,令人也不禁对那辉煌光耀的春景心憧憬之。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写的是诗人最爱的湖东。那湖东到底为何会令诗人流连忘返呢?只见那白堤之上,成排的绿杨迎风招展,浓阴下,游春的人马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诗人在这妖冶的春景中,恣意徜徉在湖光山色中,这美如天堂的景致怎能不令人如痴如醉呢?全诗写得很...

查看详情>>
4

品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带你领略早春西湖风光

白居易的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在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白蛇传说,而且还有数不清的歌颂西湖的优美诗篇。冬季的西湖,是张岱笔下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早春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作诗应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反对那些“潮风雪,弄花草”的无所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著有《白氏长庆集》,其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经久不衰,艺术成就颇高。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剌史,宝历元年三月他又出任苏州剌史,所以这首诗应当写于长庆二年和宝历元年之间,大约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诗人早春出行,看着钱塘湖的湖水和湖畔的树木、燕子、白沙堤,不禁喜上心头,有感而作。

诗词分析

首联诗人用两个地名“孤山寺”“贾亭”和方位“北”“西”,显示自己是在边走边观赏;紧接着用“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描绘出春水平静,白云倒映在湖面和湖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和“燕”,同时,“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诗人用“早”和“新”来形容“莺”和“燕”,以此突出时令——初春。“早莺”在争抢着有阳光照耀的树木,“新燕”正忙着衔泥筑巢,充满活力,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俯视看到的花草,因是早春花朵还不是很多,所以诗人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春花东一簇、西一朵的样子。草也不茂盛,只是浅浅的、刚没过马蹄。此联和颔联是该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诗人为所见景物赋予生命力,充分显示出他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这种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描写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之所以“行不足”,是因为美景看不够,恰好点明诗人对西湖春景的痴迷,以至于流连忘返。

钱塘湖

钱塘湖,即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南北长约3.3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西湖,将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在苏堤白堤上行走,就宛若置身仙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