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二十四节气表

夏至的农业

发布时间:2020-06-01 │
1

夏至为什么要提前蓄水,这个时节需要做什么农活?

夏至农谚
夏至的农业
夏至的节气

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正常年份正处于“梅天下梅雨”的梅雨期,黄淮平原则处于“云来常带雨”的雨季,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水热同季的有利环境。

夏播工作要抢时扫尾,已插的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也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携带多种病菌和害虫。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所以,抓紧时间中耕锄地是十分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各种秋果树此时也需要认真地护果防虫,提高果品质量。而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美好季节。此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改变了人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趋势。如遇夏旱,则有望解除。近30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大规模洪涝出现次数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

查看详情>>
2

古代的夏至节,为什么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夏至的农业
夏至祭祀
夏至节

古时夏至有哪些我们今天不见的习俗?夏至都要吃什么食物?为何夏至节在现代走向了消亡?大锤今天为列位讲讲夏至的故事~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过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了。

在我国古代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夏至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但是如今,夏至原有的传统节日内涵已经消失无踪,夏至节消失而夏至犹在。在夏至来临之际,大锤就为列位读者听友讲述,我国夏至节是如何消失的。

夏至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根据《尚书》记载,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而在《周礼》一书中,每年的夏至日,都需要祭祀地神。按照先秦古人的脑洞,地神主要是管灾害瘟疫之类的,祭祀地神就是希望防灾减灾的。

古人之所以选择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地神防灾减灾,主要原因是夏至这一天被古人认为是至阳之日,也就是阳气指数爆棚的日子,从这一天以后,白天日照时间逐步

查看详情>>
3

夏至有怎样的地理意义?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帮助

地理夏至日
夏至的农业
夏至的地理知识

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0 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古代夏至要举行祭祀活动。《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辽史》记载: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清嘉录》记载:清朝“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礼记》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模荣。”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