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春雪

发布时间:2024-03-04
1

洛阳春·雪原文及翻译(附赏析)

原文及翻译
洛阳春·雪
洛阳春·雪原文

《洛阳春·雪》是一首咏雪之作。此词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转入室内窗棂,借“暗香”传达对伊人的思念。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洛阳春·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春·雪》原文

清代:纳兰性德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洛阳春·雪》译文

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洛阳春·雪》注释

征鞍:远行人的马鞍。

冥迷远树:指在漫天飞雪中,远方的树木一片迷蒙。

冥迷:迷蒙。

杳:幽暗。

琐窗:窗棂上雕刻着精致花纹的窗,代指女子闺房。

湿花:即雪花。雪为六角形晶体,古人称雷为六出(瓣)之花。

轻絮:指雪。悠飏(yáng):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

浓香:指琐窗内温馨的环境。

《洛阳春·雪》创作背景

词作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与《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均作于塞外,所用故实相同,意绪相近,惟所见景致不同。前者写广漠原野万里雪飘之势,或是安营扎寨时所见,此则描绘高山丛林雪花迷蒙之景,当时行军途中所感。

《洛阳春·雪》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此词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转入室内窗棂,借“暗香”传达对伊人的思念。结句蕴含新意,引人遐思联想,耐人寻味。

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视角由近及远,近处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洒满了无数的雪花,远处则是树木冥迷,乱山重叠,杏渺难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之中。

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由室外转入室内。雪花像湿花柳絮一样,飘入了惆怅的琐窗深处。而这轻盈散落的雪花又勾起了咏雪人的感怀,因为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那样的惹人怜爱,更何况它除了拥有轻盈的体态之外,还有“浓香”暗助呢。

整首词中,结句“浓香”二字用得巧妙, “浓香”到底是和雪花一样有若孤高清怀的梅花还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寻味。

《洛阳春·雪》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查看详情>>
2

春雪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春雪
春雪原文

《春雪》是由刘方平所创作的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洛阳城中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的讽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雪》的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春雪》原文

唐代: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春雪》译文

满天飞舞的大雪携带着春风而来,雪花在空中回旋乱舞。

你看那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的地方,正是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春雪》注释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

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春雪》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洛阳城中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的讽刺。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直呼,诗人用曲折的笔法,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飞雪带春风”首句不说春风吹雪,却道是飞雪“带”春风。“带”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劲。飞雪先行,春风随后,可知是严冬刚过,春风初度,余寒犹厉的季节。第二句具写飞雪情状,字字都与写风糅合。“徘徊”写出雪片在风里轻缓地旋舞,又似乎冬寒还恋恋不肯即逝;“绕空”显出气流回荡中雪的整体动态,再用一个“乱”字,更给人纷繁迷茫之感,显然这初春的风雪也并不存心要给人间装点什么美景吧。从画面看诗情,作者此际没有沉浸于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回、怅惘而烦乱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转,着笔于洛阳城东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语状美。用花拟雪或用雪拟花,诗中常见,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们对春花的联想和期待,韩愈的同名诗篇中就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时却无意于“似花”之美,而专注于似花之“处”。与其说他产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说他是按审美经验设想着他人的赏雪快感——洛阳城东的阔人们正在把春雪当春花观赏作乐哩!两句写景是虚,抒感是实。用“君看”这个呼语力转,也正为此“君看”和“君不见”在旧体诗中常用来引起人们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强调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上渔者》)。

刘方平所触目动心之处的“洛城东”,是唐代东都洛阳贵族豪门的第宅园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里“公子王孙芳树下”的赏花典型环境就是“洛城东”。春雪只有在这样的大片园林亭榭才能装点出奇艳的景观,也只有权豪贵眷才能金炉香兽,华筵美酒,无虞春寒,尽情观赏。第四句中一个“偏”字就着力点到了这种特殊条件和特有的兴致。“偏”字又与第二句的“乱”字关合:春雪本自乱绕乱落于人间,也竟如同专为...

查看详情>>
3

沁园春雪课件

沁园春课件

沁园春雪课件【篇1】

《沁园春长沙》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信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壮丽的北国雪景。

沁园春雪课件【篇2】

1、培养学生朗读水平。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彻始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也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本课中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指导,使学生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磅礴的气势及旷达的情怀。

2、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中设计了学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讨论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深刻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理解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沁园春雪课件【篇3】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有感情朗读和准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沁园春雪课件【篇4】

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百舸( )...

查看详情>>
4

沁园春雪教案收藏

沁园春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多样化朗读以加深对词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

(2)通过朗读更好地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在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1)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歌词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师: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也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现在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有这么高的评价?你们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

(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描绘北国壮丽雪景。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3)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段,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①放片段。

②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③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长城内外”所领起的七句词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等。)

(4)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师: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融为一体,也变得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有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5)活学活用

师:现在我们知道《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篇咏雪言志的词,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们能发现这几篇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接下来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解析】

《沁园春·雪》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作,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的关键是把握词作所流露出的大气,通过体味词人的伟大抱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沁园春雪教案 篇2

导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

查看详情>>
5

春雪读后感(范本4篇)

春雪读后感

当我们阅读作品的时候,需要多次仔细阅读文章的细节。阅读是提升修养的一种方式,而写读后感则是巩固的重要步骤。您还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向您推荐“春雪读后感”,请注意这篇文章只供参考使用!

春雪读后感 篇1

我深刻认识到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经典,它们的文学意境与精髓让我不禁感慨。其中《沁园春长沙》让我有许多感触。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春雪读后感 篇2

历史的发展,继续按照毛泽东揭示的方向前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中国建立至今快60年了,一穷二白的破帽子早已被抛到太平洋去了,一个文明、民主、富裕的新中国赫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想想60年前,70年前的中国,看看今天的中国。奥运会的梦想来到了北京。五大洲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各国的政治家聚集在这里。我们非常自豪。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更加被毛泽东词作雄浑的气魄,开阔的意境,壮丽的画面,博大的情怀所打动,更加感到这首词字字千钧,句句写实,毫无夸饰,绝无虚言,它的预言,一一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迎接五洲宾客;今天的中国,更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华儿女正在为振兴中华,实现强国梦而努力拼搏;历史将继续证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春雪读后感 篇3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今年,是南京解放60周年,也是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吟诵的那首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孕育了多少华夏儿女...

查看详情>>
6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这部诗篇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烈热爱和坚定信心。诗中,他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想象,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向读者展现了延安的壮丽景色。他的话语既有词藻豪迈的痛诉,又有诗意盎然的期盼,既有峻岭险冈的高瞻,又有沁园春雪的细腻。

沁园春雪原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3、顿失:立刻失去。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8、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9、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0、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查看详情>>
7

韩愈最著名的咏雪诗《春雪》赏析,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韩愈最著名的诗
韩愈的作品
韩愈的诗

雪是大自然中最为寻常的景象之一,却以冰清玉洁的美好品性,赢得了历朝历代无数诗人的赞美。因此咏雪诗便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一席。无论是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还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亦或是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春雪》,便是一首很经典的咏雪诗。它出自于唐代诗人韩愈之手,是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公元815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年二月,时任史馆修撰、知制诰的韩愈,在长安迎来了一场春雪,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与一般咏雪诗写雪的冰清玉洁,所不同的是,韩愈这首诗突出的是雪“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

而从诗题“春雪”来看,除了“雪”,它还有一个“春”字,说明这首诗中少不了对春色的描写。但对于二月的长安来说,除了诗中提到的小草新芽外,是见不到其他春色的。它不似南方的二月,已是花草芳菲。所以韩愈在这首诗中,便用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将雪比作花,装点了二月,增添了春色。短短4句,可以说是美到令人心醉。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首先,诗的前两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意思是说,到了新年我都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初的时候,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它和“二月”同是表示日期的词,主要为了强调在这个时间段里,韩愈对春色的期盼和焦急等待之情。

而一个“惊”字,无疑将韩愈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了春色后的惊喜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惊”字除了这层含义外,它还有惊讶之意。即到了二月,长安才只能看到小草的新芽。这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无疑是来得太迟了,且仍然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

于是韩愈便突发奇想,写出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漫天飞舞的白雪,想必也是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白雪才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韩愈却反过来说白雪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而“故穿庭树作飞花”,无疑意趣横生。

此外,这里还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即把春雪比作人,使其有了和韩愈一样的美好愿望与灵性。于是春雪便善解人意的,装点成最为特殊的春色,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这是拟人手法的妙处,更是韩愈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独具风采的一笔。细细品味,其意境是何其优美,读来不禁美到令人心醉。

综观韩愈的这首诗,从写景来看,它在大自然还没有春色的时候,幻化出一片新奇的春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写情来看,既有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又有见到新奇春色后的欣喜。而这一切离不开雪“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