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言文 文字解析

鹧鸪天

发布时间:2024-02-28
1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附注释)

原文及翻译
鹧鸪天
鹧鸪天原文

在平凡的语文学习生活当中,相信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很多的古诗词翻译赏析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翻译

京城上元佳节有感,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一同赋词。

皇宫春色浓郁,华灯宝炬与月色焰火交辉。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种人物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陆上,有的在海上。

斗转星移,龙驾回宫。贵家池馆一派和气繁荣。如今白发三千丈,只能忧愁地与数点寒灯作伴。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紫禁:指汴京皇宫。

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

烟花:烟云与花朵。

鳌山:元宵节之灯山。

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

玉帝:指玉皇大帝。

陆海:陆地和海洋。因为花灯中的人物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过海)。

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赏析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

查看详情>>
2

陆游的一首著名诗词《鹧鸪天》赏析,这首正话反说,充满了自嘲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诗
陆游的诗句

我国漫长的历史中,诗词的出现使我们的中华文明变得无比的厚重和璀璨。在诗词中尤以唐宋两朝的贡献最为突出,两个时期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家,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而且最重要的是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同的困难时,都可以用诗句来令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向上。

当我们钻到死胡同无法自拔,找不到一条出路时,我们会想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

当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感到迷茫时、悲伤、自卑时,我们会想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打我们功臣名就,志得意满之时,我们还有这样的名句来告诫自己别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来自于陆游。这首诗是陆游42岁人生遇到瓶颈时写下的“自嘲诗”,对我们而言不得不说又是一种不同的感悟。

陆游生于宋代,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才气,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小李白",可想其在诗词界的地位之重。在陆游他的一生中创作的9300多首诗中自我嘲讽的诗不少,可以说是最善自讽的一位诗人,而他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精神表达着自己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担忧。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陆游作此诗时已经四十二岁。也正是这一年陆游经历了上任和罢免的快速转换,被罢官后,陆游开始了半年的闲游,最终落脚在三山溪村。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

开篇就是自我反思(嘲讽自己):来到人间已经属于发癫了,竟然还痴心妄想着要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简直痴狂!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陆游此话的背景,如上所介绍,陆游是在罢官闲游时写的这首诗,而在他被罢免之前还经历了很多坎坷,先是由于和秦桧的孙子在考试中成为竞争者,不畏权贵的陆游因而得罪了秦桧,后又因积极主张对金作战而得罪了朝廷主和派,因此一路被贬,最后被罢官。

这句话纯属于陆游的自嘲,他用这种口吻抒发自己不平的感情。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人生总归有“柳暗花明”的时刻,虽然被罢官了,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正愁没有时间旅游呢,总算能够在这“新局面”下穷游四方,归隐田间,从此不问世事。

乡间有山有水,有安宁的环境也有悠闲的生活,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的悠闲;还有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安宁;更有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时“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无畏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惬意。这也是他的一种新鲜感受。

金钱是买不来这一切的!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

紧接着,陆游又在颈联中写道了隐居田园的细节,提着酒壶在闹市中闲逛,架着小舟徜徉在湖中央,累了困了...

查看详情>>
3

柳永最美的情词《鹧鸪天》,多情诗人是怎样爱自己的妻子的?

柳永最美的词
柳永最著名诗
柳永的词

作为一个读书人,柳永应该算是失败者。明明出身官宦世家,却因为落榜后过于任性,一辈子都没当上官。作为一个词人,柳永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婉约词是其它词人望尘莫及的,在各种宋代词人排行榜上,柳永都没跌出过前5,其名气在当时不输苏轼。

虽然士大夫们不喜欢柳永的词,苏轼叫弟子秦观不要学他,晏殊也没事笑话他两句,但却挡不住他在民间的风靡,以至后来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他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金句,一问世就受到了追捧。他自己也狂得很,自称是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很显然,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凄美的情词,是因为柳永确实多情不羁了半生。

然而这样半生狂傲的柳永面对妻子却卑微得很,当年柳永与妻子分离后,曾写过一首名叫《鹧鸪天》的肉麻情词。在词中柳永化身情种,写尽了对妻子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这首词写于柳永少年时,当时他离开汴京赴前程,与妻子短暂分离。词的上片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清风吹散了夜雾,词人从窗内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思念着远方的佳人。“入夜风”和“上帘栊”,两个动词的运用,传神而又灵动,一开篇就惊艳了。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月怀人,两人相隔千里,虽然彼此同心却不能同寝。这两句的着力点在“惊”字上,本陷入长长思念中的词人,突然意识到“路远人还远”的事实,这种猛然的清醒才是最伤人的。

词的下片两个叠字的使用加强了语气。而“碧云归去认无踪”其实是一语双关,既是写眼前之景,也是写对方远在天边,哪怕自己想化成云儿长久相伴,也找不到她的踪迹,这话翻译出来其实就是古代版“你是风儿,我是沙”。

最后的落笔是全词最妙的部分,词人将今天要忍受的离别之苦,归于上辈子犯下的错。他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曾把两只鸳鸯鸟放在两只笼子里,如今自己才落得如此凄苦之境。看似这是写鸳鸯,其实写的也是词人和妻子自己,以移情的方式来诉说相思,可谓十分高明。

与柳永的其它词作相比,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时的千回百转。由夜风、明月想到人远路远,无法相守;由别离想到要去追寻,最后却寻不到。这两处转折,令全词曲折动人。同时看得出来,填了半辈子情词的柳永虽狂傲,但在妻子面前爱得倒是挺卑微的。不少专家学者考究了许多典籍,却没有找到柳永妻子的信息,这也成为了文坛的一个谜。这首词大家喜欢吗?


查看详情>>
4

辛弃疾最有名的送别词《鹧鸪天·送人》,与苏轼王观的相比,哪首更打动你?

苏轼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送别,是唐诗宋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也是每一个人一生难以避免的时刻。宋词里的送别有眷恋不舍,也有洒脱旷达,离情别意在字里行间,人生体悟也在字里行间。本文就为大家介绍3首送别词,苏轼写得洒脱,辛弃疾很颓丧,他的令人心驰神往。

1、《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作于1091年,其时苏轼已经54岁,在杭州就任知府,好友钱勰已57岁,二人年岁已高,再会之日也是遥遥无期,但这首词虽意在送别,但并无太多悲伤不舍之意,反而充满着随遇而安的旷达,不过说是无奈也不为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短短10个字道出了生命的本质。人生如寄,你我都只是这天地间的匆匆过客,相聚别离仕途升迁本就是人生体验,又何必因着这贪嗔痴念,愁眉不展斤斤计较呢?

2、《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说不上是最喜欢的,但却是我第一次看见就感觉清新的,特别是那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后来细细品味整首词才发现其中的苦涩。

辛弃疾做这词的时候已经是个中年人了,渴望收复失地,愿做岳飞二代的他是不受赵构为领导人的享乐政府喜欢的。虽然辛弃疾一直是个燕赵侠士,晚年还口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在这首词里他却颓丧到底,只道“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高中的时候学了很多书本没有的诗词,就独喜欢这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阙词的时候,可以说是沉醉,尤其第一句水和山的比喻,让我无法自拔。

现在很多诗词,要么堆砌辞藻,要么无病呻吟,不如王观这阙词。“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每次读都有一股清新袭来。苏轼的《临江仙》很洒脱,辛弃疾的《鹧鸪天》很颓丧,王观的这首《卜算子》却写得令人心驰神往。


查看详情>>
5

辛弃疾这首著名的诗词《鹧鸪天》写了什么?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古往今来写相思离愁别恨的诗句数不胜数。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苏轼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等等。中国古代文人伤情别恨都浓缩在这字里行间了。辛弃疾的这首词,短短几句,却描绘了浓重的离愁别恨,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晚日寒鸦一片愁”,晚日寒鸦,显现出一片伤心的景色。“寒鸦”作为一个意象,很多作品中都曾出现过,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待昭阳日影来”;秦观的《山抹微云》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等都提到了寒鸦。

古诗词中的寒鸦就是乌鸦吗?《嘉祐本草》中称:“寒鸦,又名乌”,《说文》解:“乌,孝鸟也”。《本草释名》称……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北人为之寒鸦,冬月犹甚也。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称乌为慈孝的鸟。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和乌鸦的区别。寒鸦和乌鸦是有区别的。寒鸦俗称“小山老鸹”,除颈部羽毛呈灰白色外,其余均是黑色。而乌鸦俗称“老鸹”,全体黑色,正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

古人用寒鸦作为诗词中的意象,非但没有不祥之意,反而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古诗词中用“寒”营造一种氛围。这句词中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愁绪。

“柳塘新绿却温柔”春天来了池塘中的柳树已经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温柔”一词体现了主人公温柔的境界,初春的水的“温暖”,有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受。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这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精彩绝艳,将愁恨写到了极致,词人一夜间白头,令人心痛。

青丝变白发一般是一点点循序而成的。可谁曾想仇恨到了极致,一夜白发,真令人唏嘘。现代有些人因为伤心,受到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一夜白发。词人因离愁别恨的折磨,相信一夜间白发生的可能。倘若能与心上人在一起,不会愁苦到白头,那愉悦的时光定会让词人青春永驻的。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相思之情难以徘徊,内心有断肠的痛苦,泪水止不住地流。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相思愁恨堪比断肠之苦,可见是有多痛。词人送走了意中人,还一次次爬上小楼凝望,可见词人的难舍难分。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犹记得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长亭相送,两人难舍的爱恋。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词人的另一篇著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说的青山怎能把东流的江水挡住。而这里是心上人已经远离词人而去了,真的被青山遮住了,看不见人影了,可词人惆怅百结,倚着栏杆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一旦分离,也许就很难再见了。


查看详情>>
6

辛弃疾的词代表作《鹧鸪天·代人赋》,是代替一位女子写的?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是南宋将领,豪放派词人,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能武,能文,能豪能婉的词人。

辛弃疾生于金国,后来回归南宋,他一生以恢复家国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的词风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如他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如南乡子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写起传统婉约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缠绵悱恻,唯美浪漫。如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摸鱼儿中"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他还擅长的怀古作,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追悼中,也抒发自己壮志雄心,也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凄然。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如永遇乐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的这首词,是代替一位女子写的,这个女子心上人刚离她远去,而她正处在无尽的悲伤之中。起句"晚日寒鸦一片愁",这一句交代了时间,是傍晚的时候,晚日寒鸦的意象孤苦悲伤凄凉,傍晚残阳如血,染遍山川长亭,也染透了离人的衣襟。

寒鸦应该到晚而栖,可它却凄声徘徊,让人感到无尽别愁与悲伤。如马致远秋思天净沙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岑参的"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寒鸦早在《诗经小雅小弁》就出现了:"弁彼鸒斯,回飞提提。"弁,通"般"、通"昪",快乐。鸒(yù):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这就是寒鸦了。

起句写的別恨离愁,可作者灵笔一转写出"柳塘新绿却温柔"不见悲伤气息,给人一种含情脉脉之感。柳塘新绿,季节应该是初春了,正是东风缱绻温柔,绿意盎然时节,通过这个意象,作者或想表达这位女子情怀如春一样缠绵悱恻吧。与前面晚日寒鸦形成强烈的对比,前面送别的凄然,与现在女子情怀如春柳般一样温柔,如一池春水漪涟不断,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了。又或者,作者联想到这位美丽温婉女子与心上人相聚时候更是温柔吧

开头两句,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心情写出了女...

查看详情>>
7

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鹧鸪天》,不知不觉的自己就老了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辛弃疾为何壮年写出但觉新来懒上楼的诗词?

人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由壮年到老年的过程,对于老之将至或已经老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文学家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宋代的辛弃疾对于老年自是有他自己独特的体会: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最后两句传递出自已对于不知不觉的衰老的体会,就很有特色。

辛弃疾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立下了崇高的志向,十九岁时在山东参加了抗金的义军,担任掌书记之职,追杀叛徒,后又说服义军领袖耿京决策南向,率部到宋军,又带领五十余骑突人金营万众之中,抓获杀害耿京的叛徒张安国,连夜急驰,献之于宋高宗之前,使高宗为之“三叹息”。

后来,尽管他在地方官的任上都很有政绩,却难于久安其位,不断迁徙,甚至被罢官。此词就是辛弃疾在四十三岁至五十三岁间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景:秋天将至,溪边轩堂上的枕头和席子都透出了凉意,飘在水面上的断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了,水上的红莲相互依偎,似是喝醉了酒的美人,立在岸边的白鹭悄无声息,好像正在发愁。

从表面看来,上片只是写景,但秋天的枕章生凉,会令人想起扇子被弃,进而也会联想到作者的被罢官;红莲的“醉”,白鸟的“愁”,也让人体会到这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射所致。

下片三句连用三个典故:《晋书:殷浩传》载,因为殷浩对功名富贵很在意,所以在被罢官后终日用手在空中写着“咄咄怪事”四个字;《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泊名利,隐居于中条山时作《休休亭记》,以“休”字有闲退、安适二义,谓“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好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三句相连,是自我劝慰,面对挫折而故作旷达之语。但是,词的最后却借病后写变化,在“不知筋力衰多少”的自问后,自答以“但觉新来懒上楼”,看起来是一种很普通的感觉,实际上蕴涵着很多的无奈,让人想起作者空有抗金北伐、恢复失地之志,却不得不闲居乡村的事实,只能空待时光抛人,看自己已经英雄迟暮,功业再也难成。

当时的辛弃疾还处在壮年时期,但是他这种因报国无门而丧失理想,心态也是逐渐衰老的变化过程,更让我们感受到英雄的失落和无奈。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