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玄奘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0-07-24 │
1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如何?我们看他的成绩就一切都明白了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唯一的神魔小说,但这故事也是有原型的,就是唐朝玄装法师西行(将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成神魔小说估计也算是中国的特例了,比如把武王伐纣写成《封神榜》,把郑和下西洋写成《三宝太监西洋记》,把宋代王则起义写成《三遂平妖传》),在小说中,唐三藏去西天是封唐太宗之命,当时东土的中国人不识大乘佛法、成天享乐,如来佛祖派遣观音菩萨指示唐三藏前往天竺(现今之印度),将无上真经取回东土。

那历史上,真正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是为了干啥呢?所谓“真经”到底是什么经呢?

首先真实的历史上,玄奘法师不是大唐皇帝的御弟,他其实是名门之后,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监博士官,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修养。

玄奘法师,俗名陈祎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这个时候他的家境已经比较困难了,,跟长捷法师(就是他的二哥陈素,早年于洛阳净土寺出家,

查看详情>>
2

你知道玄奘在佛教的地位吗?他这一生遍访名师,弘扬大乘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玄奘大师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玄奘”的名字有些陌生,人们熟悉的是《西游记》中的唐僧。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经典的力量是勿庸置疑的。自明代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来,一个阴柔懦弱、性别不明的唐僧形象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时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师却被扭曲、被误读。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真实的玄奘大师越走越远,逐渐离开了中国人的视线,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却被称之为“民族的脊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师。

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评论,“忘记玄奘大师是可耻的”。

值此法师圆寂纪念日,恭录法师生平一二,追思大德风骨,缅怀先辈遗范。

法师自幼聪慧敦厚,温文尔雅,仪表非凡,跟从仲兄诵习儒道经典,勤学不懈。大业八年(612年),洛阳选拔二十七人出家为僧。

主考大理寺卿郑善果见玄奘年纪

查看详情>>
3

大唐高僧玄奘在佛教的地位怎么样?他不愧是我国佛教的领袖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玄奘原名陈袆,法号玄奘。隋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生于河南偃师,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任后魏上党太守,其父陈惠,曾任江陵县令,因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隋朝崇尚佛教,陈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玄奘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法号长捷法师。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陈袆也在净土寺剃度为僧。因隋末战乱,河南百姓大批流入长安,唐王朝建立前后,又将流民转移入蜀。玄奘与其兄长先随流民至长安,居长安庄严寺,后又随流民入四川,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冬抵成都。玄奘与兄长在定慧寺研读佛经。玄奘研读佛经五年,于武德七年和武德八年(公元624年—公元625年),离开成都,至荆州天皇寺与僧众研讨佛经,半年后又北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访问各地著名高僧,钻研各派学说。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奘返回长安。在多年研读佛经的过程中,他发现佛教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为了解经典

查看详情>>
4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是怎样的?他对我国佛教的帮助不可磨灭

玄奘在佛教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丝路岁月上,还有一位大人物,就是西行求法的玄奘,也就是后来的三藏法师。

唐玄奘从长安出发以后,经过凉州到敦煌,当时唐朝政局不稳,不能让人随便出关,唐玄奘靠着几个信徒协助,从敦煌偷渡到达印度。

其中一个弟子叫做石盘陀,“石”姓代表他从塔什干来,是位粟特人,他的粟特文名称是“盘陀”,其中一定省略了文字,就像固原发现的史射勿,字槃陀一样。“射勿槃陀”,射勿是神名,槃陀是仆人的意思。

唐玄奘取经时,先在凉州讲经。当时有位高昌人曾在凉州听过玄奘讲经,将唐玄奘推荐给高昌国王,高昌王很喜欢玄奘,想将他留下,唐玄奘只好绝食抗议,并与高昌王达成协议,他答应高昌王取经后,回到高昌国做三年国师。

由于唐玄奘取经至少需要花费20年,经过许多国家,高昌王便倾尽全国之力,为他准备二十年的行装。还修24封国书,以及致赠每一个国家的礼物,包含几十批最高级的丝绸,给玄奘打通道路。

高昌王是突厥汗国可汗的女婿,唐玄奘带着丝绸给突厥汗国

查看详情>>
5

我国高僧玄奘在印度的地位是怎样的?印度人称他为“神”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在世界上能完整记载历史的国家就是中国,我国历史是以各朝代记载历史,甚至精确到某一事件的时间,这在世界上少有。相比较一些文明古国,虽然有遗迹,但却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即使有记载,也都是些神话故事,可信度很低。这个现象在印度和日本比较突出,特别是印度,该国古代的历史基本是神话故事组成,故事讲得很美妙,但真实度不可信。印度要寻找历史,还要借助我国的历史,那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我国高僧玄奘在印度的地位是怎样的?

感谢玄奘

玄奘在国人眼里,只是一个信佛的高僧而已。虽然《西游记》中神话了玄奘,但充其量也是一个僧人。如果在印度,他们最感谢的就是玄奘,与我们对玄奘的看法差距很大。印度人为什么感谢玄奘呢?

因为玄奘写的那本《大唐西域记》精确记载了印度的一段历史,印度人现在通过自己的神话故事,无法与历史对接,但玄奘却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印度有一种找到“根”的感觉。没有玄奘,印度人不知道他们过

查看详情>>
6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从这件事就能看的出,玄奘也经历过众人的挑战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戒日王向印度思想界、宗教界的有识之士们发出召唤,邀请大家赴曲女城,参加他为来自中国的一位僧人举办的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不分僧俗、贵贱,一律都可以平等参加的大会。这位中国来的僧人是这次无遮大会的论主,他将接受来自各方学有专长的人们的挑战。

无遮大会开始了,参加法会者有一万多人,印度各地十八国的国王来了,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派出了千余名僧人参加。

依照惯例,参加无遮大会者,很多都是想向论主挑战的。在为期18天的大会上,如果有人对论主提出的论点提出质疑,并且把论点驳倒,那么论主就一定要当场割掉舌头。

这位来自中国的僧人把自己的观点《会宗论》、 《制恶见论》用大字书写好,高高挂在会场之上,接受众人的挑战。印度各届的有识之士向这位东方僧人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论主则就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18天的无遮大会终于结束了,这位中国僧人终于通过了辩论,他的思想被与会者所接受。

戒日王很高兴,他命一些大臣,拿着这位

查看详情>>
7

历史上玄奘在印度的地位怎么样?最后玄奘在印度成为了佛教思想界领袖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公元642年,五天竺的最高领袖戒日王向当时的印度全境发布了一道敕命——他要在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季)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无遮大会,即大型的佛教经义辩论会。会议邀请了十八个国王,还有各国的大小乘佛教僧人三千多人、著名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的僧人一千余人以及婆罗门教和其他宗教的僧人两千余人,几乎集中了当时五天竺的所有政治和宗教精英。

而邀请这些人与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一个来自中国的僧人进行自由辩论。

大会正式举行那天,整座曲女城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锣鼓喧天。除了被邀请的代表外,云集于此的还有各国的大臣、卫兵、侍从以及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会场内外“或象或舆,或幢或幡,各自围绕……若云兴雾涌,充塞数十里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场面之盛大隆重可谓前所未有,百年不遇。

人们纷涌进入会场后,看见高坛的宝床上静静地坐着一个面目清癯、肤色白皙的僧人,在会场的门楼前高悬着两部用大字书写的大乘佛教

查看详情>>
8

带你看玄奘在印度的地位,玄奘回国时印度国王都给他送行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到达烂陀

接着玄奘来到了低罗磔迦寺,寺中有举世著名的菩提树。据说佛就是在树下突然领悟了无上等觉,树茎黄白枝叶青润。到了秋冬也不掉些。只在如来涅槃的那一天。其叶纷纷凋落。但是过了一夜后,第二天叶子又复生如初。每年到了菩提复生的这一天,国王与臣僚都要在树下集会,用乳对树进行浇灌清洗,然后灯散花,收集它的叶子然后离开。因此菩提树对佛教徒来说是无比神圣的精神家园。

菩提说佛在时高数百尺,后来因为遭受到恶王的不断砍伐,现在只有五丈多高。玄奘认真的参拜,菩提树以及慈氏菩萨所作的佛成道时的石像。可以说是虔诚得五体投地。

一边瞻仰圣物,玄奘一边黯然神伤,最后不禁留着眼泪的说:“佛成道时我不知还漂泊沦落在何处。而今这里只剩下佛像,我才来到。可见我的罪孽是如此深重。”玄奘到达印度时,佛教已经败落,玄奘不禁有几分失落,但是这不影响他对佛教的信仰,一个人很难有信仰,更难的是坚持信仰。

戒贤大师派人迎接玄奘,当玄奘拜见时,

查看详情>>
9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是怎样的?印度国王竟然还邀请了他坐大象

玄奘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的地位

玄奘西天取经,一路上逢庙必拜,于是一到印度便去拜见了释迦摩尼佛出生之地,圆寂之地,舍利子存放之塔,才继续前往那烂陀。

玄奘从长安出发之时28岁,到达那烂陀时32岁,整整五年,两万多千里,他终于到达了印度还唯一闪耀如常的佛教圣地——那烂陀,见到了年逾百岁的戒贤大师,一位能通释所有佛经的智者,而当时全国能识得50部佛经的人,加上玄奘才只有十个。

天赋异禀、聪慧精密异于常人的玄奘得到了全国的肯定,他成功拜了戒贤大师为师,开始如饥似渴的汲取佛教的精神。在专心地投入学习之前,玄奘去了佛教圣地鹫峰,也就是《西游记》中佛祖居住之地的灵山,其实就是一个在广阔平原上略显突兀的矮小土包。

这里的平台上曾经有一座精舍,佛陀当初在这里为信徒释疑解惑。史料记载,佛陀涅槃后,信徒们在鹫峰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结集,佛教最早的典籍就出自这里。

玄奘在那烂陀学习五年,多次在全世界的辩经大会中夺得头筹,对于他提出的论点,从无人能够找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