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朱允炆

发布时间:2020-07-08 │
1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他为何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继承人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朱元璋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儿子已经死了,因此皇太孙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称帝之后,为了巩固皇权,便开始削藩,剥夺王爷的藩位。其他的王爷都很听话,乖乖的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是燕王朱棣是个刺头,就是不听话。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标,朱棣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是老大。可是朱标都死了,朱元璋也不考虑他,还把皇位隔代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心中就非常的生气,凭什么?

此时朱棣的心中已经很不满了,突然之间朱允炆又要削藩,这直接就是火上浇油,点燃了朱棣心中的怒火。皇帝不让我当,王爷也不让我当,你想让我当什么?朱棣是咬牙切齿,他决定造反了。造反不是他的错,都是你们逼的。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亲自领兵挥师南下,他要亲自问问自己那可爱的大侄子,他究竟想干什么?朱棣的军队常年驻守在边疆,作战能力非常强,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戎马出身,擅长打仗,因此他很快就攻破南京,夺

查看详情>>
2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事情的内幕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关系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

长子朱标,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查看详情>>
3

为何在"靖难之师”杀入城内之后,朱允炆的下落就不知所踪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允炆(公元1377年---?),太子朱标次子。朱标病死,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其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9月病死,他于同月辛卯日即位。第二年改年号"建文",在位4年。

朱允炆即位后,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他们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眼见各地藩王(他的各位叔父)势力强大,担心会造成西汉时"七国之乱"的祸害,在兵部尚书齐泰、太常

查看详情>>
4

明朝后裔道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这里面的用意让人感受到他的不容易

明朝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相传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始祖就是失踪了六百多年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儿子,是朱元璋的嫡系孙子。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是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元璋总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太子在37岁时死掉了,朱元璋就想立皇四子朱棣为太子,因为朱元璋感觉朱棣脾气性格都跟自己很像,而且朱棣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

当时大臣的一句话,让朱元璋放弃了这个念头,大臣说:“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秦王是皇二子朱樉,晋王是皇三子朱,整句的大意是:即使再喜欢朱棣,也不能打破“兄终弟及长幼依次”的王位继承制度。朱元璋也不想看到儿子们互相残杀的场面,于是听取了大臣的意见决定让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允炆继承皇位,四叔朱棣心里不服于是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率军队攻入南京,而建文帝的皇宫中突然燃起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了。

后来分析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

一· 自焚而死,朱允炆眼见大势已去,于是下令

查看详情>>
5

为何朱允炆下落至今未晓?朱棣听完好消息后第二年就驾崩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棣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64岁的明成祖朱棣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路程,回首过往,他半生明争暗斗,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靖难之役,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登基为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朱棣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确有帝王之才。

转而二十余载,从迁都北京到捍卫版图,从郑和下西洋到编修《永乐大典》,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治理下日益强大,作为帝王,他无疑是成功的,但最为一个人,他又是不快乐的,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未解开的结。

就当朱棣以为自己将带着心结死不瞑目时,一个人神秘男人却从千里之外给他送来了解药。这天深夜时分,朱棣已经就寝,但他却突然被近旁的侍卫叫醒,就当朱棣打算发火时,侍卫说:“胡濙(yíng)回来了!”本来怒火中烧的朱棣,听到了胡濙的名字忽然惊坐而起,并立刻下旨召见了这个叫胡濙的人。

那么,这个胡濙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朱棣要在午夜时分迫不及待地召见他呢?胡

查看详情>>
6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场有两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更可信呢?

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

公元1402年,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或是自焚或是出逃而告终。燕王朱棣成为大赢家,于当年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朱棣。

失败者建文帝朱允炆不只是帝位被夺不知所踪,更是连存在感都被剥夺。朱棣登基以后直接将其年号“建文”取消,将其在位的4年算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间,于是明太祖朱元璋由在位31年,变成在位35年。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明朝对于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都称之为“革除年代”,称建文帝为“革除君”,直到明神宗万历帝时代,明朝官方才承认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场,连官方记载《明史》都是不确定,有着两种说法。一是“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是建文帝是自焚而死。

二是“或云帝由地道出亡。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意思是建文帝逃跑出家为僧了。

可以说《明史》不确定的记载给了大家太多的想象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