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说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墨客,那就不得不提苏轼和辛弃疾,两位都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后人把他们并称为“苏辛”,两人的作品几乎代表着宋词的最高水准。

苏轼与辛弃疾在年龄上虽然相差了近百岁,但是后人常常拿两人的作品做对比,很多人都认为,辛弃疾在文学造诣上要低于苏轼,他们觉得苏轼出自书香门第,诗、词、散文、书法样样精通,而辛弃疾只是一个武将出身,文学功底并没有苏轼那么扎实。

但是辛弃疾真的无法跟苏轼相比拟吗?我觉得未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两人各自的一首词,它们是两首同名词,都叫做《西江月》,因为词牌相同,所以两首词在格律和工整度上是比较一致的。

而且,两人在写《西江月》这首作品时,都处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辛弃疾则被罢官,闲居村野间。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轼的这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这首词写于中秋节之际,词的上阙,苏轼在第一句中就感叹“人生几度秋凉”,后面也使用了风、叶、月等多个意象,来表达心中的愁苦。

虽然苏轼这首词写的非常有水平,但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显然更胜一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作品的措辞上来看,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更接地气,他把一些看上去“土里土气”的事物,写出了不一样的美感,这一点是苏轼的《西江月》中不具备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蛙声”写入词中,这在古代文人之中是很少出现的,辛弃疾的这次尝试显然非常成功,引得后世争相模仿。

从意境上来看,辛弃疾的词同样不缺乏美感,仅仅开篇额14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就好像一幕电影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一般,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从格局上来看,辛弃疾的《西江月》同样完胜,同样是抒发内心的不得志,辛弃疾的词中虽然找不到一句抒情的内容,但是却能做到一句一转折,反观苏轼的词,就略显苦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两首词的水准孰高孰低,可以说高下立判。但不管怎么说,两首词都称得上是千古名作。

苏轼虽然一生豁达乐观,但是通过这首词我们能发现,他有时候也会有一时伤愁之时,但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依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