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清照生在书香门第,自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

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的进士,曾担任郓州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左奉仪郎等职务。他与苏轼及“苏门四学士”都有很密切的来往,而且,苏轼非常欣赏他。因为生母早亡,因此李清照是由继母王氏抚养长大的。王氏也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她的爷爷王拱辰是文化名流,十九岁就中了状元。据说,是宋朝最年轻的状元。李清照本就禀赋过人,受父母的影响,对文化很感兴趣。她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尤其工于词作,最终成了婉约派的大家。不仅如此,她还协助丈夫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这本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李清照在世70余年,这段时间恰好跨越了北宋和南宋。因为国家命运不同,她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时代的李清照,其经历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从她早期的词里我们看得出来,她对生活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下面这三首次,一首记录她少女时代的生活场景,两首描绘的是她结婚之后的生活状态。三首词,三种心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有人认为,这首词描绘的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婚期间的生活场景:夫妻二人外出去玩,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以致黄昏后才划船回家,有意思的是,他们不小心将船划进了藕花深处,于是他们就努力划啊划,把已经栖息的沙鸥和白鹭惊飞了起来。

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把它看成是描述作者婚前跟闺蜜们一起郊游的场景,似乎更为适合。一群青春烂漫的富家小姐们在溪亭畅饮,直至“沉醉不知归路”。这里所说的“沉醉”,其实更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美景让少女们沉醉。想想,亭子,眼前大片盛开的荷花,以及偶尔在水上飞翔的水鸟,这样一副绝妙的画难道不会让她们沉醉吗?

这是白天的情景。到黄昏,水鸟们栖息了,少女们也玩尽兴了,大家于是争着划船回去。她们你争我抢,船在水里东摇西晃,竟然划到了荷花从中。她们的着急了,于是努力划呀划,可是越急船越往荷花深处去。那些沙鸥和暴露和白鹭原本已经在荷花丛中栖息了,而少女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和船桨击打水花的声音惊扰了它们,于是,噗噗噗,水鸟们被惊飞了起来,水面的天空呈现出了满天鸥鹭齐飞的壮丽景象。而面对此情此景,这群惊慌失措的少女似乎不再惊慌了,她们仰起头张望,甚至雀跃欢呼。

从这首词里,我们读到了正处于豆蔻年华的李清照无拘无束的个性和青春欢快的生活气息。

即使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李清照的婚姻也堪称完美。

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在太学当学生。他聪明博雅,尤其喜欢收集金石书画。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很幸福。

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可以看到,新婚之后的她,生活是幸福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比如她的《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诗作于公元1101年,即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那一年。

买一朵漂亮的花儿插在我头上,我要你夸赞花儿漂亮,但我更要你说,我比花儿更漂亮。娇嗔、任性之间,是作者内心满满的幸福。这种幸福,是沉溺于婚姻的两情相悦的幸福。

而另一首《如梦令》描绘的是另一种景象: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作于公元1102年,即作者婚后的第二年。

词的意思是这样说的:昨天晚上一直在下雨,雨虽然不是那么大,可是风刮得很猛。我因为昨晚喝了酒,因此早上醒来的时候还有微微的醉意。想起昨晚下雨刮风的事,就问正在拉窗帘的丫环,外面的海棠花是否依旧开得很好,丫环漫不经心地告诉我:还跟昨天一样嘛。我说:那能一样呢,经过了一夜的风雨,一定是绿叶更加茂盛,而红花正在凋零。

这首词表面是在惜春,其实有自惜之意。虽然李清照刚结婚才一年,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可是难免由海棠的凋零想到自己的红颜易老。尤其是,这时候的赵明诚身在太学,住在官署,忙于公务,与李清照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一个人独守空房,难免有光阴易逝、幸福难描的忧伤。这时候,李清照的心情是矛盾的,虽然她感受到了婚姻虽然幸福,但蜜月毕竟是短暂的,夫妻之间不能够长久日夜厮守。因此,抒写独守空房的落寞成为李清照婚后作品的主调。即使后来她与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以及追随赵明诚去莱州、江宁,二人生活在一起,但因为赵明诚或忙于俗务,或钟情于搜集金石文物而冷落了她,她内心的悲怨情绪也时有显露。

其实,谁的人生不是这样呢,少年时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结婚之后,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激情过后,生活归于平淡,即使没有柴米油盐之困,亦难免会有失落与寂寞。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李清照的前辈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确,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