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2020-07-03 来源:hao86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此时的宋朝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几年前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之后,北边的大片国土都已经被金人攻占。宋朝的统治者可能也想不通:我大宋大好的江山,怎么突然就沦落至此了呢?

朝堂的君臣一合计,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替罪羊:王安石。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祖禹之子范冲,就给皇帝上书,痛陈王安石的罪状。其中引用了王安石的一句诗: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赤裸裸的大逆不道!

宋高宗勃然大怒,下令削夺王安石之前的舒王爵位。然而此时,距离王安石写这首诗已经75年,王安石也死了48年了!

可能有人会好奇了:这句诗,究竟哪里大逆不道了?

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如下: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原本是汉朝汉元帝的一个宫女,晋朝的时候为了避司马昭的讳,将王昭君改名为王明君,所以后世称之为明妃。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都有写,这个故事也是后世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比如杜甫就写过“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是写的这个故事。

这首诗前几句写了昭君出塞时的情景,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诗经·召南·鹊巢》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盛大的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这就为之后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引起巨大争议的,恰恰是这首诗的后两句议论。

王安石认为,当初王昭君在宫里的时候,汉元帝对她无情无义,又把她当作和亲的礼物送给胡人,而胡人却用盛大的仪式来迎接她,这其中的厚薄就不言而喻了。既然汉无情,胡恩深,那明妃也不必惦念汉朝,应该在胡地好好生活。

虽然这是一首怀古诗,但很显然诗人在这里是借王昭君的形象来说明自己的民族观。但是王安石的这种观念,即使在千年之后,可能还是难以理解——现在很多女孩子嫁给外国人之后,还被人骂崇洋媚外呢——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

如果仅仅是怀古,宋高宗也犯不着如此勃然大怒。

想要深入的理解这首诗,就需要了解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知识点了,那就是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香草美人。

什么是香草美人?

可能我们需要从《诗经》开始聊起。关于《诗经》,有六个关键字: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比较好理解,就是《诗经》中的三个部分。“风”是国风,一般是民歌,比如郑风,就是郑国的民歌,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版图大约在现在的河南郑州一带。我们熟悉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是出自《郑风》。“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比兴”则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大约就是平铺直叙,和现在的排比意思差不多;比,就是比喻;这两种还算简单。

兴,也叫起兴,就是先说其他的事物,然后通过联想来写真正想要写的事物。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小仙来举个例子。

《诗经》中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家都很熟悉吧?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起兴,它写河上的斑鸠,成双成对,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英俊的小伙子也需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于是引出第二句:善良美女的少女啊,是我理想的对象。

就像现代人谈恋爱,当一个害羞的男孩子想要约自己的女神出来的时候,往往会说:今晚月色真美!这就相当于起兴。用美丽的月色,勾起女孩子对花前月下的美好憧憬,从而答应他的约会邀请。

比和兴,在古诗词中常常连用,称之为比兴。

而香草美人,就是一种在古诗词中大量使用的比兴。这种手法,一般认为起源于屈原的楚辞。

如果你粗读一下屈原的《离骚》,就会发现他在诗词中写了许许多多的香草:江离、白芷、秋兰、蕙、茝、荃、揭车、芳芷、留夷、杜衡等等。《红楼梦》第十七回,贾宝玉游大观园,在一处见到了很多奇花异草,贾宝玉就一一辨认,很多就是《离骚》里提过的。

除了写香草,《离骚》里还有好几处提到了美人,比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写香草和美人,就是一种承接《诗经》而来的比兴手法。在这里,屈原将香草和美人比喻成高洁的爱国者,忠贞贤良之士,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这种手法,都后世影响非常深远,香草美人的比喻,也成为我们破解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密码。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那个故事,就不难明白宋高宗为什么会那么生气了。根据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诗词中的美人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但是你王安石竟然要美女王昭君不念汉朝念胡恩,这不是叛国是什么?

香草美人,对后世诗词的影响绵绵不绝,小仙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是盛唐名相张九龄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和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之前小仙给大家说过,兰被誉为花中君子,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现在我们就知道原因了,就是从屈原起始的。

刘彻《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是汉武帝刘彻的一首经典之作,也是后世悲秋的起源。

这首诗里面的“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常常会被人误解,以为汉武帝是一个好色之徒,甚至有人说汉武帝是在思念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

但如果我们了解香草美人的比喻手法以后,就会明白,汉武帝在这里是用兰花、桂花、佳人来比喻对国家有用的贤臣,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央视《三国演义》中携民渡江那一集,给刘备配了一首歌《民得平安天下安》,里面有一句歌词:汉武秋风辞意健,英雄何须叹华年。这句歌词就是引用了刘彻的这首《秋风辞》,意思是汉武帝暮年的时候都有写出《秋风辞》的勇气和毅力并有招纳贤士的想法,英雄又何须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实现理想呢?

这句歌词用来形容刘备,非常贴切典雅,之后刘备联吴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继而收荆南,取二川,三分鼎立,建立了不世功业。

央视版《三国演义》插曲还有一处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就是宛城之战的一首插曲《淯水吟》。

这首歌表面上是由张绣的婶婶邹氏唱出的: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

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

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

看起来这是一首写乱世女性的悲歌。但是这首歌在剧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宛城之战,第二次是曹操祭典韦。所以很显然,这首歌明写邹氏,暗写典韦,正是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以美人来喻忠诚良将。

仅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央视版《三国演义》作词之考究,这才是真正的古风、中国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柳宗元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写的一首七律。

10年前,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本来有了翻身的机会,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再次被贬。柳宗元贬到柳州当刺史。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柳宗元到达柳州以后,登上柳州城楼,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第二联,就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在这里,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而惊风与密雨,正是对当时恶劣政治环境的刻画。

古诗词中运用香草美人手法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从广义上说,各种咏梅、咏菊、咏兰之类的咏物诗,都由香草美人体衍生而来;

另外,古诗词中还有一类作品,叫做闺怨诗。

这些诗从表面看,是诗人模仿女子的口气,写儿女私情,其实很多也是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表达诗人高洁的品行或怀才不遇的感慨等。

比如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就是一首运用了香草美人手法的诗,诗原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中唐之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权势滔天,一直想拉拢诗人张籍。

但是张籍是韩愈的弟子,韩愈是反对藩镇割据,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张籍受韩愈的影响,对李师道的拉拢不为所动,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心志。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好了,今天的小仙说诗词就到这里了。看完之后,是不是感觉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又深入了一些呢?下次在诗词中看到美女,不要再两眼放光啦,那多半只是诗人的比兴而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