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大家好,今天小编要来跟大家聊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是盛唐前期著名诗人,也是书法家,被人称赞“笔力遒劲,风尚高远”。贺知章少年时期就已经诗名在外,后入朝为官,颇得皇帝赏识敬重。他为人十分豪爽旷达,是修道之人,人称“诗狂”,有“清谈风流”的美名。他还常与与张旭、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焦遂等人饮酒赋诗,被称为醉中八仙”。李白还曾写诗“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形容贺知章酒后之态。只可惜贺知章的诗歌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只有19首。《回乡偶书二首》写于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官回乡。当时,这位著名的诗人已经八十六岁了,离家也已经五十多年。诗人重回故乡,望着家乡似曾相识的一草一木,心内百感交集。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在年幼时离开故乡,直到年老时才返回。虽然离开多年,但诗人的家乡话还是非常地道,只是鬓发已白,提醒着他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这两句诗写得相对平淡,以“少小”和“老大”对比,突出诗人离开故乡的事实。而诗人“乡音未改”暗示着他对家乡的熟悉,虽然久离,但他一直思念故乡,“鬓毛衰”更显示出乡情不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鬓发斑白带有强烈的沧桑感,不断地提醒着读者诗人八十六岁的高龄。正因为年岁之高,记忆才会格外漫长,所有的情意也会更加彰显。

诗的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这首《回乡偶书》的精彩所在。诗人离乡五十多年,十几岁以下的儿童自然不认得这位从见过面的老者。别说是个儿童,恐怕四十岁以下的老乡都得相见不相识了。诗人还乡,却被小同乡看作是一位客人,主与客之间的转变必然引得诗人内心无限感慨。毕竟,在离乡之前,他也曾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孩子,对于从外而来的一切都如同他们一样好奇。这些孩子笑着将这位老者包围,一个一个用好奇而期待的眼神看着他,表现出了一种活力,也写出了质朴、热情的民风。

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谐趣横生,真是神笔。而对于诗人而言,孩童的无心之问又会提醒着他如今的现状,如此的老迈衰颓,也不知当初的那些故人可还认得他,饱含游子辛酸。全诗结束在这有问无答之中,结束在孩童的笑声中,诗人内心却是悲凉的,以笑写悲,如此意蕴无穷,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在千百年来众口传颂、妇孺皆知,历来颇受好评。宋朝范晞文《对床夜话》曾将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与杨衡的“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的“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的“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对比,认为贺知章的句子“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与第一首一脉相承,语言依旧冲淡无情,如同白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写诗人回家之后的情景,他忙于各种人事,忙于探望亲友,与故人谈着这分别的五十多年。其间的故事自然包括了各种快乐与伤感,诗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恍若又过了五十多年,触动诗人感情的事不胜枚举,只能用这短短的七个字一带而过。而后两句是通过景物描写感叹物是人非。许多故人已经不再,许多情感已经改变,只有门前的镜湖水,日复一日地流动着,如同五十多年前那样。从这一句回看先前的人事半消磨”,可知人事变迁已经给诗人内心造成了巨大的震撼,而伴随着这种改变的是诗人内心的哀叹,使得诗的格调变得尤为深沉。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是以流水的不变写因为岁月流逝引起的人事变迁,这种写法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王雱的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及李煜的“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都是以流水不变写人事变化,而李白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则是以亘古不变之明月写岁月变迁和物是人非。这样以物之不变写人事之变,两相对比,极有韵味。小编觉得我们现在也有很多游子也是这样,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为了以后的生活在异地他乡拼搏着,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二首》正是表达着游子的思念,你们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