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秦观是何许人也?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字少游,号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是苏轼的门生,为“苏门四学士”和“苏门六君子”之一。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秦观被贬后写的一首词,竟把醉酒和赖床写的如此高雅。

秦观被人尊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一生写了一百多首词,其中最著名了就是《踏莎行》。有人说没读过这首词,但是你肯定听过这一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仅此一句就能使秦观名流后世了。

秦观在文学方面可谓是天才,就连苏轼也折服于他的文学才华,常与他同游,更是劝他参加科考。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

秦观不仅天才,而且调皮诙谐,竟能把醉酒懒床写成一首读起来十分高雅的词,真是既令人佩服,也让人哭笑不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

满庭芳

北宋: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诗词的大概意思是:红蓼花朵开的繁簇,芦叶衰败纷乱,夜渐深,露水开始降下。月明星稀,视野空阔,淡淡云朵飘过,楚江一片清澈。独自划着小船,悠然自得的穿过烟雾迷离的江中沙洲。持着金钩细线,垂钓江中。似乎有鱼儿上钩,诗人轻提鱼线,带动一片涟漪,仿佛连倒映在水中的星星都被牵动了。

远处时时传来美妙的短笛声,有清风明月相伴,已然忘却了我与世界的分别。任凭别人笑我的生涯,即使如漂浮不定的草根和浮萍又怎样?此情此景,必要饮几杯酒。喝醉后不妨直接卧于小船之上,尘世间纷纷扰扰的事情,谁还愿意倾耳去听。江面风平浪静,日上三竿,还躺在床上,酒意刚刚褪去。

秦观被贬于郴州时作此词。词作要表现的是词人遭贬谪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士大夫责任与情怀的怀疑。作者没有在道德层面上给出答案,而是在情感层面上表现出矛盾、郁积的心绪,并将这种复杂的心情寄托于自然,期待在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中构建生命的价值。

词人虽然还对仕途念念不舍,但早已不再如刚落榜时那样折磨自己。或许是因为几次科考的失败,词人多少有点感悟,于是不再单纯地读死书,却经常在生活中重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这首词就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词人心情开朗,笔端也显得灵动,从而让后世读者也有幸欣赏到这样旷达不羁的优秀作品。

有一天秦观看书累了,就到江边垂钓。词的上片先描绘了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岸边蓼花盛开,江面芦叶凋零,夜深人静时,初生的露水也显得晶莹剔透。

词人极目远眺,只见秋高云淡,楚江清澈。如此境界空旷的秋景,若在过去,词人一定无心观赏,甚至还让他更加惆怅。可是今夜,词人仿佛忘记了得失与荣辱,却更像一个孩子似地陶醉在大自然中。

秦观独自驾乘一叶孤蓬小艇,慢悠悠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然后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开始垂钓。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一同出水的还有倒映在水中的星星。

作者精于炼字,“悠悠、慢卷”,都彰显出才子极其闲适的心情,也描绘出一幅月夜垂钓图。令人如临其境,更能感受词人心情放松、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实此时垂钓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在于是否有收获,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情。下片就转换笔墨,词人不再垂钓,反而开始吹笛,伴着清风明月,词人有些忘形,而悠扬的笛声仿佛也能穿越时空,读者似乎也能听到静谧月夜下的笛声。

词人应该是经常来此散心,不仅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而且还狂吟醉卧,再也不惧别人如何议论自己,即使自己过着泛梗飘萍的生活,也是怡然自得。

曾几何时,词人心中的烦恼总是不请自来、又挥之不去,如今他却淡然地面对世间的各种名利,反而无所牵挂,更无须用耳朵仔细聆听。

心情恬淡,也就可以抱枕而眠,直到日上三竿,秋江风静,水波不兴,他还躺在枕上,却刚刚睡醒。如此心境,估计让辩才法师与参料道士也未曾猜到。

心境在不同时段和氛围下都不尽相同 ,秦观也是一个凡夫俗子,他时而失意,也时而旷达,也许过一段时间就又变得忧郁。

可是不管人生如何曲折变幻,都应该勇敢地迎接挑战,同时也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境,从而始终微笑地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诗人泛舟江上,清风徐来,明月相伴,更有短笛悠扬。这样一幅宁静悠闲的场景,诗人却喝起了小酒,而且喝大了。诗人酒醉的不省人事,还美其名曰“尘劳事、有耳谁听?”,明明就是喝的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怕耍酒疯跳入江中喂了鱼。

秦观真不愧是一代词宗,换了别人,醉酒后睡到日上三竿,定会头痛如裂,甚至会被家人数落。秦观竟能将这件事写的如此高雅,读完使人心生向往之感,最后“微醒”二字用的即显意境,又显调皮。

词人因为贬滴的苦闷而放情山水,在山水中体悟到永恒与平静,也体悟到人生之难为。但当旭日高升之时,无论是与自然同流之乐,还是贬滴坎坷之苦,都被淡化了,被消融了。作者的强烈情感也在这一刻得以平复。全词如诗如画,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