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寒冬腊月,我们盼望着明媚的春天,当飘洒完最后一场雪,当房前屋后的冰雪开始消融,春姑娘早已翻山越岭,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在人们焦急地等待时,春姑娘却迈着轻盈的步伐,穿街走巷,经过我们的身旁。就在不知不觉中,扣开门扉,带着希望,催动了万物复苏。南宋一位诗人也感怀春天,写了一首名篇,下面介绍朱熹的一首七言古诗,手法特别,耐人寻味。

春日偶作

宋代:朱熹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19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等职务,曾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此诗作于宋绍兴31年,这一年朱嘉和南平李侗相见后,不但对自己学术感到困惑,更对内忧外患的国家担忧。因此,他在拜师之中,仍呼唤着祖国大地春天的到来。他在八月以应诏上封事,显示了他的应事酒脱,一言“帝王之学不可以不熟讲”,二是“修攮之计不可以不早定”,三是“本原之地不可以不加意”。

他以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三条,从思想、军事、政治三方面,对南宋现状作了剖析。可以说直到宋亡,再也没有人比朱熹这样刻骨铭心、明锐而沉痛地分析朝廷的形势了。

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以春色比喻新发现的哲理,以千葩万蕊比喻理学繁荣兴盛、各种学术流派竞相出现的局面。前两句,“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诗人看见“春色深”,就迫不及待地穿着草鞋“去登临”,希望可以发现什么新奇的事物。

接下来两句就阐述自己的主张,“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作者终于发现了万紫千红的一片生机,自己的一番期望也终于没有落空。末句画龙点睛,发出设问,一面把理学昌明这一春天的出现,看作是先圣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天地的造化”;另一方面在兴奋中又微寓叹息,感到作为儒学发展新阶段的理学,却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表露了诗人的忧道之心。

纵观朱熹的这首诗,诗人明写寻春,暗寓自己的理学前途。从开始的“急穿芒履”,到后面的“谁识乾坤”,表现出诗人心理的转变过程,透露出既迫切又担心的矛盾心情。

其实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新与旧、好与坏,先进与落后、优秀与糟粕都是相对的。程朱理学也是如此,在南宋时可能是顺应潮流,也能积极地推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但到了明清时代,朱熹成为了所谓的朱子圣人,他的学说也是一家之言,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也成为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和桎梏。所以学习和借鉴前人的学说和经验,也要采用辩证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盲目冲动。

以上就是“朱熹感怀春天的一首名篇,讲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的全部内容,诗文阅读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