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韦应物一生大半在官场中度过,但他对陶渊明的行业却颇为向往,并在诗中有所表露。他曾经两度辞官闲居,所以此诗之作,仍为其真实生活的写照。

诗文赏析: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自己的抉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两句,说世人虽有贵贱的不同,但都不免于为生计奔走,为世务所累。贫贱之人不免于劳作,富贵之人也不免于生意上的竞争,或官场中的较量,方式虽然不同,其为“皆有营”则一。

宋代苏轼词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种不能从“营营”状态中摆脱出来,正是世人的常态。韦应物写这两句,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此不同,他选择的是一种不受名利等身外之物的拘缚,忘怀世事,对一切都处之淡然的态度,即“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也就是说,是一种退出纷争、归隐世外的生活方式。

三至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诗人的幽居生活。“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似受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谢诗表现的,是久病初愈,登池上楼睹清景的欣喜,而韦诗则重在表现幽居生活的闲适、恬淡。诗人并不刻意去写观赏幽景的感受,甚至不对景物作细致的描状,他只是将身边景物的变化不经意地写来,将自己的怡悦、和乐之情隐在叙述之后,以平淡之景写冲和之情。

“不知”在此并非说诗人不知道春草已生,而是说一场微雨后,春草已在不知不觉中泛出绿色。韦应物似乎有意追求一种无我之境,有意让诗人退居幕后,只是将景物的自然变化呈现出来,从而给人以泯灭物我、俱物同荣之感。春草之生、鸟雀绕舍固然令人欣喜,但在春草鸟雀,乃是出于自然,非有意媚人。而正因为这一切都出于自然,所以这种幽居生活才别有一种自然恬淡之趣,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两句,则写诗人的交游行止。幽居山间的诗人,息交绝游,摒除世事,偶而与人交接,也只是道士、樵夫之类。这仍是说诗人避世而居,不为外物,世事所牵。“时”与“或”二字,表明即便是与道士、樵夫的接触,也是出于无心,而非有意追求。恰如春草之生、鸟雀之鸣一样,诗人的行业也是完全纯任自然,随遇而安。

第三部分即尾联:“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这可视为诗人对全诗主旨的总结概括。“蹇劣”既可指诗人之才性,也可指诗人之命运处境;“薄世荣”则指鄙薄世俗的荣华。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幽居生活,乃是安于运蹇才劣的现实处境,而非有意鄙薄世俗的荣华,以幽居来显示自己的清高。

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说:“韦应物诗拟陶渊明而作者甚多,然终不近也。”他举韦诗《答长安丞裴税》为例,认为“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曦。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虽然仿效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渊明落世纷深入理窟,但见万象森罗,莫非真境,故因见南山而具真意焉。应物乃因意凄而采菊,因见秋山而遗万事,其与陶所得异矣。”这首《幽居》,亦可作如是观。

韦应物因“蹇劣”而思幽居,这便不同于陶渊明的以出仕为樊笼,以归田园为返自然。因此虽写幽居,却只道随遇而安,缺少陶诗那种如鱼之在水、鸟之在天的自在之情。不过,从艺术风格上看,此诗的平淡的确接近陶诗。无论是句式的不求骈偶,状物的白描直陈,都与陶诗的朴素相去不远。与前两首相比,又另是一种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