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杜甫举家逃难,暂居于鄜州羌村。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前往投效,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从此,杜甫困居在都城,这段时间内与羌村的妻儿断绝了联系。这首诗,就是杜甫此时所作,与同期所作的《春望》和《哀江头》等,都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在这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刻,杜甫无处排遣他的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百无聊赖之下将之付诸诗歌。在《春望》和《哀江头》中,杜甫寄予了浓厚的家国情思,读之令人潸然泪下。同时,由于“烽火连三月”导致的“家书抵万金”,战乱带来的与妻小的分居两地,使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思亲之情。

知道了杜甫当时的处境,理解这首诗就会容易得多。其实,即使我们除去“知人论世”的前提,这依然是一首非常值得玩味的诗篇。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词的意思就说,今晚鄜州的一轮明月,家里面只有妻子独自观看着,我想着那些可爱的儿女们,他们可能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吧,夜深露重沾湿了乌云似的头发,月光如水,你那如玉的臂膀受寒了吗?什么时候还能和你一起靠在窗边共同欣赏着明月呢?就让月光照下来,照着我们彼此相思的泪痕。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是一首爱情诗。在杜甫所有的诗歌中,《月夜》也许是唯一首涉及爱情题材的诗篇。杜甫的诗歌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然而他很少在自己的诗歌中涉及最为常见的爱情题材。

在这里,激发诗人强烈感情的原因,是与妻儿子女的离居,所以也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首伤别诗。然而,它又与众多传统的伤别诗有所不同,这主要在于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上。这首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诗人运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抒发真情实感。

在这个因战乱而破败的城市里,夜晚的月亮吸引着人的眼睛而让人无法人睡,诗人孤独一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而,诗人并没有像传统的抒情方式那样,发一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而是隐藏起自己心中的情思,把思念的主角巧妙地置换成了远在鄜州的妻女。

诗中起了有意思的变化:表面上的思念主客体转换了位置,由异乡的诗人换成了家乡的妻子;而深层次上,抒情的主客体却没有因此而根本置换,诗人依然是感情的直接和最终抒发者,只是妻子也被诗人拉了进来,成为抒情的一员。

其实,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男性诗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以女性思念男性为题材的诗作可谓比比皆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就是这一类的诗歌,曹丕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发女子对男性的思念之情。到唐代,闺怨诗盛行于世,诗人们如心理学家一般似乎深谙女性心理,写了许多女子思念男子的诗。

这样的诗歌又往往被称为代言诗,甚至李白也作过这类诗篇。在宋诗宋词中,这类诗歌依然屡见不鲜。不知男性诗人何以对这类诗歌如此青睐。事实上,在大多数这样的男性诗人那里,明明是自己思念女人,硬说成女人思念男人,这难免让人觉得有几分矫揉造作之感。

杜甫在这首《月夜》里同样是描写女子思念男子,但比起来,要比那些诗高明得多,招人喜爱得多。一则由于诗人选用的女性是自己的妻子,这样就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二则由于情感的抒发是自然流露,毫无矫情的痕迹。可以说,这是对传统代言诗的突破和反叛。

在作这首诗不久之前,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抒发了自己经历千辛万苦奔赴奉先县与妻儿同甘共苦的愿望,“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的真情道白让人感动良深,诗人与家人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在这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独自陷落长安,妻儿远在鄺州,两下消息不通,彼此难知祸福,双方的相互思念很自然地产生了。

诗人望着眼前空中的明月,在这个“天涯共此时”的时刻,想起了妻儿,或者说一直盘踞在诗人心中的对妻儿的挂念之情在这明月之下变得更加强烈了。人们所处的地点可以不同,但人们所看到的天上的月亮则是同一个,月亮的“清辉”不仅照在身处长安的诗人身上,也洒在了鄜州的妻子和儿女身上。在这样的凝神想象中,诗人随着天上的月光飞到了妻儿的身边,而诗人眼前的月亮已经变化了,变成了照耀妻子的那个月亮;眼前的月亮变成了想象中的月亮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不仅月亮发生了微妙的置换,而且自已的妻儿占据了诗人心中最主要的部分,自己的思念和自己的存在好象也在这明月清光之下渐渐消融了,诗人眼里和心中看到的只是这样的图景,寄居鄜州的妻子在月光下久久的凝望着,小儿女们已经睡熟了,他们太小而还不知道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有妻子难以入睡,久久地伫立在窗前;

夜渐深了,淡淡的雾笼罩着窗前的朗月,浓重的露水渐渐沾湿了妻子那如云雾般的散发着香气的发鬟,夜的寒气使妻子雪白的双臂也生了一丝寒气在诗人的想象里,这应该是一幅映像于诗人心间的美丽的画,如玉的妻子是这幅画的主角,和朗月一样美丽,在窗前思念着自己。

陷落长安使诗人苦闷,但诗人心中的这幕美丽的图景,也许能给他带来一丝心灵上的快慰。然而这一快慰却更增加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发出了“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强烈愿望。

如,上所述,诗中写出来的完全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以致妻子的形象也只是诗人想象中的形象。在诗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描绘出了一个佳人形象。值得探讨的是,诗中的佳人形象只是诗人心中的妻子形象,是诗人美化后的妻子形象,而不是实际中的真实形象。

在杜甫同时期的诗作中,杜甫称妻子都用“老妻”二字,杜甫此时已经44岁了,实际中的妻子很难想象是一位佳人。这里显然是诗人由于对妻子的强烈思念之情,使妻子在自己的印象中变得美丽了很多,以至于在诗中把妻子塑造成为一个佳人形象。杜甫的这一做法是无可非议的,相反,因为杜甫对妻子的真情流露,而感人至深。

其实,在生活中,夫妻之间并非只有爱情,还包括由于爱情和长期相濡以沫的生活渐渐培养出来的亲情。由于官场的失意和生活的困苦,杜甫与妻子相依为命,一生患难与共,在这个过程中,夫妻间形成了浓浓的亲情。所以,这首《月夜》,我们解释成杜甫对夫妻亲情的一次抒发,也无不妥。

杜甫思念妻子和儿女,也反映了杜甫对于家庭的强烈感情。李白在诗歌中很少提到自己的家庭和家人,他对于家的忽视让人觉出李白的冷漠。杜甫就完全不同,在他的诗中,他多次表达出对家的挂念,家在杜甫的心中位置很重要。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心中的家的概念,并不仅仅是家人,而还包括在那个氛围中家人和睦的生活和天伦之乐。这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就具有浓浓的家的生活味道。

虽然这首诗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幅图画,意象主要是想象中的,但除月亮和家人之外,泪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杜甫的诗歌中,泪的意象出现的次数很多。这和李白的诗歌又是完全两样,李白的关于自己的诗歌中,几乎从不出现泪的意象,充其量只是长叹数声。杜甫则不同,杜甫的感情在很

多时候需要泪来表达,泪成为杜甫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感时花溅泪”、“少陵野老吞声哭”和“初闻涕泪满衣裳”等诗句中,杜甫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眼泪。在这首诗里,泪应该是想象中夫妻团圆时的喜悦之泪,诗人毫不隐晦的表达出来,这是诗人真情的自然流露,是诗人纯真的心灵的闪光。梁启超说杜甫是一个情圣,这个情字往往就显现在杜甫的泪中。

作为一首五言律诗,从格律上看并不如杜甫其他律诗那样严整,第二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并不对仗。从语言上说,这首诗的语言也不如杜甫其他律诗那样精雕细琢,除第三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外,都是平常的语句。但是,在杜甫所有的律诗当中,这却是最好的五律之一。究其原因,就是杜甫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写法,用新颖的方式,成功地抒发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最重要的。

到中唐,白居易的绝句《邯郸冬至夜思家》采用了近似《月夜》的抒情方式,三四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眷远行人”极有魅力,被后人广泛称道。但比起杜甫这首《月夜》来,总的来说,缺少了点自然圆熟而融会化一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