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对于孟浩然这位唐朝著名诗人,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谓是人人都滚瓜烂熟的。他比诗仙李白大12岁,李白非常仰慕他,曾作诗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里的孟夫子就是指孟浩然。后来他们两人一同携手游览黄鹤楼,离别之时,李白给他写了一首赠别诗,就是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所谓只有同频,才能够互相看见对方,只有同频,才能够互相认可,也只有同频,才能够互相欣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孟浩然和李白两大著名诗人是同频的。

孟浩然固然诗是写得非常之好,也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朋友对他惺惺相惜。但是孟浩然这位历史上的大诗人,在仕途上却是一直都是困顿受挫而不得志。尽管曾经写干谒诗显得有点卑躬屈膝,也曾因不得志而有痛苦失望,也曾经不无愤世嫉俗之表现。然而诗人能够自重,不媚俗世,如同李白一样,“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他修道归隐终身。

他家住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名曰“南园”或“涧南园”,后来他又筑室于鹿门山。一天夜傍晚,他乘舟会鹿门山,写了一首诗。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廖,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两句写在一个山寺鸣钟的傍晚,诗人和一群人在渔梁这个渡头里乘船。山寺鸣钟有幽静的意味,跟渡头里的人群喧闹形成对比。而诗人是向往那一片宁静世界的。

三、四句道出了诗人与人群的不同志趣,同样是乘舟,而各自的归途不同。人群所归向的地方是江村,而自己所归向的则是鹿门山。人群去往的是红尘的世界,而自己去往的则是清幽的隐逸之所。这表现了诗人不同于流俗的志趣,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五、六句写回到了鹿门山的境况。在鹿门山上,月光照射驱散了雾霭,诗人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庞德公曾经的隐居的处所。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隐士,在《三国演义》中,他结交卧龙诸葛亮、伏龙庞统、徐庶等不世奇才,并由他引出了这些人物。荆州刺史刘表数此延请他,他不赴,后来携带家人隐居鹿门山。其实诗人是拿庞德公来自比。

最后二句写房门依着岩石而建,松径里一片寂廖。这里没有别人,只有幽人一位,也就是诗人自己这位隐士,独自一个人在此来来去去。这里足见孟浩然是由衷地爱上了隐居的生活,享受那种恬然自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后来苏轼把孟浩然的末句诗“惟有幽人自来去”化作“时见幽人独往来,漂纱孤鸿影”,可见此诗深得隐逸的真趣。

如果说孟浩然在过去的干谒、去京师应试是在人生迷途中,此时的诗人是真正找到了自我,爱上了自我,活出了自我,自然如其名一样散发出一股“浩然之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