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康熙皇帝

发布时间:2020-05-26 │
1

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明朝的亡国,康熙对明朝的改朝换代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康熙皇帝
明朝
明朝灭亡的原因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清军入关后打败了李自成,成为这场纷争最终的获利者。

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作为旁观者和后来人,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条,见仁见智,清朝最伟大的皇帝康熙也曾做过总结,他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纳为两条,一是“明亡于万历”,二是“明朝国事全为言官所坏”。

“亡于万历”有很直观的体现,因为万历以后,皇帝对国事的管理太过松懈,朝廷内甚至出现宦官干政,军队战斗力也急剧下降,老百姓人心涣散,起义四起,这种情况始于万历,一直持续到天启年间。

由于这一表象太过直观,崇祯皇帝自然也能看得到,于是他励精图治,试图扭转局面,朱由检虽然算不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但他确确实实做了一些事,比如铲除宦官、加强军队建设等等,但为时已晚,此时大明朝要面对的问题太复杂,以崇祯帝的能力无法解决。

康熙所说的“明朝国事全为言官所坏”,这一点崇祯一辈子都没能意

查看详情>>
2

康熙帝与路易十四是好朋友?跨国之交是如何产生的

康熙
康熙皇帝

一、使节往来,让康熙与路易十四成了神交的“好朋侪”

路易十四是重商主义者,为开通商路,派人到欧洲、非洲绘制舆图。

热衷于相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康熙帝,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派遣白晋赴法国招募科学家来华,并让他携带赠送路易十四的珍贵礼物。这一举动,就是白晋所说的: “(康熙帝)又命我来法国,要我直接向陛下(路易十四)为他派去尽可能多的传教士,尤其是派那些象正在天子周围的传教士们一样具有特长的耶稣会士,因为天子对这样一些传教士很是器重。”(《康熙帝传》,《清史资料》第一辑,第248页)白晋于

1697年回到法国,在途中写出《康熙帝传》,晋呈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支持白晋,批准他和他的同行者耶稣会士巴多明、马若瑟、雷孝思等十余人乘坐安菲特里特号商船东来,并由他携带赠送康熙帝的礼物,白晋一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 返回中国广州。白晋的“出使”, 是康熙帝与路易十四的直接来往。

两位君主的来往,

查看详情>>
3

他是康熙一生最大的敌人,让康熙天子一直提心吊胆

康熙
康熙皇帝

我们知道每一份乐成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谋划小小的事业都要花费这么多的精神,又况且是在谁人封建社会,要治理整个国家大事的君王呢。这些君王高屋建瓴,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稍微有一个小事情做的欠好就会被大家诟病,难怪这些君主都兢兢业业的。所以说,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历史皇朝,清朝最终之所以会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清政府的糜烂,另有当权者的不作为。可是其实清朝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的糜烂,在清朝也是有过辉煌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朝时期寿命最长的天子---康熙。

1.康熙天子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有一敌人让康熙天子一直提心吊胆

康熙天子是清朝的第4位天子,康熙天子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登位,14岁就已经开始亲政,康熙天子统治了清朝整整61年的时间,不仅是清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天子了。康熙天子在位时,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都治理得井然有

查看详情>>
4

明朝太监为何能让清朝皇帝为他立碑?

康熙皇帝
明朝
明朝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和崇祯皇帝
王承恩怎么死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太监,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遗臭万年。而明朝由于拥有恐怖的厂卫制度,所以为太监们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其中刘瑾、魏忠贤之流,都成了祸国殃民的毒瘤。但在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却对明朝一位太监赞赏有加,又是给他修墓,又是为他立碑。这个太监是谁呢?他就是王承恩。

王承恩经历

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早年曾隶属太监曹化淳名下。曹化淳是崇祯信王府旧人,在魏忠贤掌权期间因王安之事受到牵连,被驱逐出京,在留都南京待罪。后来崇祯登基,曹化淳就被召回北京。崇祯对他委以重任,命他处理魏忠贤掌权时的冤假错案。曹化淳不辱使命,平反昭雪两千余件冤假错案。后来崇祯又任命他为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可以说与当年的魏忠贤不相上下。

但曹化淳没有魏忠贤的野心,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在崇祯十一年,连上三疏,请求告老还乡。曹化淳要走,但他退下来的位置总得有人顶上。崇祯问曹化淳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查看详情>>
5

这任君主居然放弃修长城,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康熙不修长城
康熙皇帝
康熙长城

康熙确实反对修长城,怕劳民伤财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修长城防御那个敌人?清朝以前的古代历史上在北方等边境地区修筑长城,最重要就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怕这些游牧民族利用骑兵优势大举南下,掳掠中原地区,这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明朝时候的瓦剌进攻中原地区,一度打到京城脚下,烧杀掳掠了一路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裹挟了大量的中原百姓北归,这些百姓的下场都很悲惨。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建立者满族本身就是少数民族,自然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其他民族的关系,能够和其他民族和平共处,这样长城的修建就没有意义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康熙时期的情况

清朝到了康熙时期,入关也已经几十年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蒙古各部落了,所以这时修长城已经没有意义了,清朝的统治者通过自己的一些手段,牢牢的控制住了北方的蒙古各部落,并且还结成了军事联盟。清军在当时主要的军事力量是满洲

查看详情>>
6

满清是怎么对待投诚的那些明朝将士的?

康熙皇帝
明朝
清朝历史
满清怎么对待投诚明朝将士

据《清稗类钞》记载:

康熙初,投诚武职,许自请改文职,以参议、佥事、同知、通判等官用。南昌熊一潇时官台谏,心非之,乃疏言:「巡道寄方伯连帅之任,同知、通判分兵刑钱榖之司,此等不文不武之辈,一经改授,罔知爱惜功名,觊觎营私,情未可定。请停改授之例。」从之。又其时榷关林立,部曹奉使监税,亦无定员,熊奏:「关税原有定例,一时筹记策之人,自可胜任,今员数繁多,恐新员差出、旧员未归之时,将有一司无一官者,且一城数关,亦应酌併。至京师左右两翼,较在外各关钱粮更少,今满、汉兼差,亦可裁汰一员,俾综部务。」部议不准行。得旨:「各省相近之关,应否一处兼管,由督抚察奏,两翼税差著再议。」寻议,两翼应裁汉缺,江宁西新关併入龙江关,芜湖工关併入户关,广东遇仙桥浛光厂併入太平关,俱如一潇所议。

这段文言的白话意思是:

康熙初年,投诚的武职官员,允许自我请求改任文职,以参议、佥事、同知、通判等官任用。

南昌的熊一潇当时任台谏

查看详情>>
7

康熙皇帝的老师原来是这些人

康熙的老师有谁
康熙皇帝的老师
康熙皇帝的老师是谁

康熙的老师有:陈廷敬、熊赐履、南怀仁(洋教师)、苏茉儿、傅以渐。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熊赐履(1635年-1709年),清初理学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七年(16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