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蜀汉

发布时间:2020-05-28 │
1

别被《三国演义》欺骗了,其实这对夫妻他们真的不相爱

三国
三国演义哪些是假的
刘备与孙尚香
蜀汉与东吴

《三国演义》中的孙夫人,确实很爱刘备。嫁给刘备之后,完全遵循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传统,对于刘备这个年纪上都可以给自己当爹的老男人死心塌地。

不仅背着哥哥跟随刘备悄悄跑回了荆州,在被骗回江东之后,还依旧想着刘备,甚至于在夷陵之战中,听闻刘备猇亭兵败,死于乱军之中的传言后,万念俱灰,来到江边望着西面蜀地大哭良久,最终投江为刘备殉葬。后世之人在江边为其立庙,称之为“枭姬祠”。

这主要是因为小说中的刘备,形象太正面了。出于罗贯中拥刘贬曹的主观叙事角度,刘备成为了书中的绝对主角,他胸怀天下,仁厚爱民,人格魅力简直无敌。与此同时,刘备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娶了孙夫人之后,真心相待。

这和为了政治利益,不顾妹妹终身幸福的孙权形成了鲜明对比。起初孙夫人是不喜欢刘备这个老头的,但是最终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以及被刘备的真情所打动,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大了二十多岁的男人。

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戏剧性

查看详情>>
2

三国蜀汉的经济如何?诸葛亮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三国
蜀汉的经济
诸葛亮推行制度
诸葛亮治理蜀国

一、军士屯田

人们一提到三国时的屯田,就说:“吴不如魏,蜀不如吴”。实际,这话也未必很中肯,无论从封建统治者所花费的心思、难度和效果看,蜀汉的屯田都未必不如魏、吴。刘备在时,常征伐在外,诸葛亮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禅继位,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做主。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都遵守诸葛亮的成规行事,后主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身死,此后至蜀亡也只剩下十年,掌握军国权柄者,尚有大将军姜维及尚书令董厥、樊建等人,均为诸葛亮生前精心培养者。只因刘禅昏暗,晚年政治受到宦官黄皓干扰,至于衰败不振。由于以上情况,谈论蜀汉屯田便不能不集中研究诸葛亮对屯田及农战等的态度和具体措施。

尽人皆知,诸葛亮出来辅佐刘备,乃“受任于败军之际”,后来亮病死于渭滨前线,也是在两军对峙之时,所以诸葛亮一生事业,一直与战争相始终。亮之平生素志乃是为了给刘备父子重建刘汉政权,进而统一中国,其任务可谓

查看详情>>
3

刘备临死前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利是一样的吗?

刘备托孤
李严诸葛亮
蜀汉历史

刘备临终指定了两个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后来,诸葛亮将李严调往汉中前线,再后来更是因为李严运粮不及而将其免职。对于这种结局,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在打击排挤李严,为的是大权独揽。那么,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重是一样的吗?

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和两人的职务以及执掌。

彰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将诸葛亮调到永安,将刘禅托付,同时受托的还有李严。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这个职务意味着他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官员。在这个职务之外,诸葛亮还有两个名义上的东西,太子师傅和皇帝的仲父。所以说是名义上的东西,是因为这件事情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写在遗嘱上。《三国志·后主传》记载的是刘备让刘禅“敬听师傅”,就是恭敬的听老师诸葛亮的教导;《诸葛亮传》则是说让刘禅对诸葛亮“事之如父”,就是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李严是尚书令,刘备的遗嘱是让他和诸葛亮“共辅少主”,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对

查看详情>>
4

曹魏灭蜀之时,东吴为何一直出面?真的是选择独善其身吗?

东吴见死不救
曹魏蜀汉东吴
魏灭蜀之战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三国之中,蜀汉和东吴虽然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而兵戎相见,爆发了激烈的夷陵之战。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再次恢复,这无疑是为了对抗强大的曹魏。

在此基础上,当曹魏进攻蜀吴其中的一方时,另一方自然负有派兵救援的义务。并且,从唇亡齿寒的角度来看,蜀汉和东吴,都不愿意看到对方被曹魏消灭,这将会打破三国之间的势力平衡。不过,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虽然姜维等人全力抵抗,却还是没能阻挡蜀汉灭亡的结果。而在蜀汉灭亡之际,并没有东吴大军的身影。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灭亡之际,东吴在干什么,为何不派兵救援呢?

首先

查看详情>>
5

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蜀汉昭德将军的传奇人生

三国
三国蜀汉
昭德将军

简雍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年少时与刘备相识。184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便跟随他奔走。后担任类似说客的职务。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终年:76岁

生:公元170年?(汉建宁三年)

卒:公元243年?(蜀延熙六年)

(243年,简雍卒。考《三国志》各传,未见简雍卒年,而同年又有顾雍卒,「二雍」均年76岁,因是书中错为一人,简雍误。)

籍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官职:昭德将军(五品文官)

任官:牛鞞县(今四川省简阳市)

传记

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先主入益州,刘璋见雍,甚爱之。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

查看详情>>
6

蜀汉阵营四个潜伏极深的政敌,若除掉蜀汉未必早亡

蜀汉
蜀汉早亡
蜀汉阵营

很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诸葛亮是在刘备驾崩后的蜀汉实际领导者,可以说其权利不在后主刘禅之下。但是有朝堂的地方就有党争,再强势的权臣也会有政敌,比如野蛮如董卓,最后也被王允和吕布算计死了;比如霸气如曹操,有时候也对荀彧杨彪曹植很头痛。诸葛亮为了不让刘禅心生疑虑,有时候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敌持包容态度——如果对异见者赶尽杀绝,确实也对季汉丞相声名有损。现在想来,诸葛亮在蜀汉阵营内,除了公开叫板的李严李正方,还有四个潜伏极深的政敌——这四个潜伏敌人的危害比李严还大。如果这四个政敌都被除掉了,蜀汉未必早亡,诸葛亮的名声一定会更好一些——就不会被史料抹黑了。

刘备入蜀之时,李严在绵竹进行了短暂抵抗之后就投降了,而且投降之后的官职也不大,只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李严是敢于公开跟诸葛亮分庭抗礼的托孤辅政大臣,这就不用说了。咱们要说的是李严实际也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在正史中并不像演义小说写得那么厉害。熟悉汉朝军衔的

查看详情>>
7

蜀汉得谥的大臣并不多,唯独这十二位名臣被追谥

三国名臣
蜀汉的大臣
蜀汉谥号

蜀汉立国时间短,得谥的大臣并不多,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这样记载:“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蜀汉加“谥”的不过12人而已。这12个人得谥的情况分为两种,一是死后即谥,如法正、武侯、蒋、费、陈、夏侯6人;二是追谥,分两批: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这些名臣的谥号。

一、法正

法正谥翼侯,谥法记曰: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法正是刘备在位时唯一得谥的人,有帮助刘备迅速稳定成都、进取汉中的大功,可说是庞统之后刘备最器重的谋士之一,连诸葛亮也“每奇正智术”。三国志里对他的人品小有非议,这可能影响了后世对他的评价,其

查看详情>>
8

蜀汉放弃南扩,其实是因为实力不足?

蜀汉北伐
蜀汉实力
蜀汉经济实力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即皇帝位,立国号为“汉”,因其统治区域仅限今四川一隅,故而又称“蜀汉”。在魏蜀吴三方的实力对比中蜀国最弱,但自立国以来蜀汉却连连以北伐为头等大事,为此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其实从地图上看,益州(四川)向南仍有大片蛮夷控制的地区可供开拓,但为何蜀国不能先南后北,在征服南方并取得人力和物资的补充之后,再回过头来北伐曹魏呢?事实上对于这种战略层面的抉择,蜀汉高层并非没有进行过考虑,但最终摒弃了这一选项,原因就在于形势的不允许。

首先,蜀汉政权自认为延续了大汉国祚,属于正统王朝,但实际上东汉自汉献帝开始就通过禅让传位于魏文帝曹丕,曹魏政权在法理传承上完全站得住脚。这样一来,蜀汉与曹魏在法统上就存在不可调和的先天矛盾,所谓“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只要魏国存在一天,蜀国就不能放弃对北方“伪朝”的讨伐。在这种情况下,“克复中原,还于旧都”成为蜀汉朝廷刻不容缓的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