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时珍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14 │
1

你了解李时珍的故事吗?李时珍的成就和他的家庭环境紧密相关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世界进入了一个殖民扩张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从此将世界划为两部分。西方如同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日渐强大雄壮,东方闭关锁国,不断的落后于世界,像一个羸弱的孩子。慢慢变弱的国家里,出生的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好在他们家是医学世家,体弱的他才不至于被病魔夺去生命。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被称为药圣的李时珍。

时间慢慢的流失,多病的孩子终于可以健康的成长了,这说明了他父亲医术的精湛。从李时珍开始懂事以后,他就会给父亲打下手,帮助父亲为病人看病,和父亲一起去深山老林里面寻找药材。在父亲给病人看病的时候站在旁边仔细地看父亲行医的过程。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李时珍在医学世家的环境里面从小耳濡目染,从小便有学医的慧根,这也成为了他走向医学道路上的动力。

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问题的追根究底,不达到目标决不罢休的恒心。给父亲打下手的小李时珍,每天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

查看详情>>
2

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对我国的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享有“药圣”之称的李时珍,他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对我国的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在医学世家的李时珍,从小就跟随祖父和父亲一起去上山采药,祖父是一位奔走于坊间的大夫(医生),父亲也不出意外也成为了一名大夫,因为从小生活在药草中,所以小时候的李时珍就特别喜欢花花草草,遇到一些不懂的花草,便虚心请教周围的人,并把学到的知识都牢记于心中,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真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别的小孩都是在沙堆里打滚玩耍,除了李时珍,他常常沉浸在父亲的后花园里面,父亲的后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年幼的李时珍也经常跟在父父亲的背后,帮忙给后花园里的草药浇水,悉心照料,父亲见李时珍这么好学,便耐心地传授一些关于草药的知识,以及各种草药的功效,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之下,年幼的李时珍比一般小孩懂的医药知识都多,还对李时珍的成长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逐渐长大的李时珍开始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开始走出家门,外面的世界

查看详情>>
3

李时珍为何毅然辞去御医一职?看看李时珍的辞官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年轻的时候为了不负父亲期望曾经三次参加乡试,但是都考不上,可是医术却越来越好,于是李时珍干脆放弃乡试,一心研究医术。

李时珍虽然不是读书的料子,但是研究医术却很在行。因为他的医术越来越好,他的名声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李时珍33岁的时候,楚王请他当自己的御用医生,在那个吃不饱饭、药材稀缺的年代,楚王的邀请对李时珍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李时珍去了楚王府,并且治好了很多人,也因此被誉为神医,并名扬四海。

1551—1556年这段时间内,嘉靖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这样李时珍便成了嘉靖的专职医生了,这也意味着,李时珍只需要治

查看详情>>
4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被称为“药王”的背后,是他巨大的辛劳与代价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是我国明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一生立足于研究古代医药文化,继而对其加以补充与完善,为后世留下了一本旷世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问世,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部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并被翻译成各种文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当病痛的人们在《本草纲目》中寻找良方时,都会将李时珍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心底。

李时珍卒于公元1593年,在他去世后,家人将其埋葬在今蕲春县蕲州镇的雨湖之滨,与青山绿水为伴。时至今天,该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李时珍的墓冢位于园林深处,整体呈椭圆形状,后人为了保护墓葬的完整,还在墓周围砌有数枚青石条。在李时珍墓前的纪念碑顶,有一座李时珍的半身雕像,两侧还有六角亭各一座,上覆琉璃瓦,与远处青山形成了一道极美的景观。除此之外,在陵园两侧,当地相关部门还建造了一座李时珍纪念馆,长廊壁上刻滿《本草图》

查看详情>>
5

李时珍简介:多次科举落榜,潜心钻研医学在医术界独树一帜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自1565年起,其先后到武当山、庐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年,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走科举之路

李时珍从事医药学,既是必然又是偶然。其父亲李言闻,就是一位医生,医术颇为了得。不过,在那个年代,就社会地位而言,从医不如读书人,所以,他父亲就希望他能走科举之路,将来可以光耀门庭。他父亲本有个计划,大儿子接他的班,比较聪明的李时珍就好好读书,走科举之路。按照他父亲的安排,他开始了科举之路。14岁那年他考取了秀才,不过在以

查看详情>>
6

李时珍是如何确定中草药的功效的?一起来看看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中医中药是人类的文化瑰宝,中医中药指的是中国医生以及本土的治疗方法。西医提倡药物直接注射或服用治疗,而中药则是提倡服用一些中草药的汤水来对身体调理,二者都是为了达到治病的效果。

现在医学可以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特性来推断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古代的中国人却并没有办法通过高科技分子研究的方式确定一个药草的功效。

那么当年李时珍在编著百草纲目的时候,是如何确定一个中草药的功效呢?

第1点就是来自于经验的总结,中药是我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一部分,甚至比现在所记载的文字还要早。

古代人在得病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治,后来人们发现若是吃了某种草物的话会减轻的病症状,于是人们便开始总结哪一种草会有哪一种功效。通过不断的尝试慢慢总结代代相传,大家开始了解了这些药草的特性。

再加上草不可能一年四季都会有的,所以有些人害怕在冬天的时候得病就是事后没有药,提前将一些药草晾干,等到冬天在煮水饮下,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查看详情>>
7

李时珍的故事: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从赤脚医生家庭走到国医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

查看详情>>
8

李时珍的故事:“读书十年,不出门庭”,终成“药圣”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药世家。祖父是个名医,终日走街串巷为穷人治病,行善乡里。父亲李言闻,号月池,也是知名的医生。因他医精德高,曾任太医院吏目,并著有《医学八脉考》、《四诊发明》等医作。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特别喜爱药物学。十几岁他就知道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并能说出自己所种几十种花草的药用功能。少时李时珍体弱多病,曾因感冒咳嗽吐痰,卧床不起。幸得父亲精心治疗,才恢复健康。这次患病,使李时珍亲身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和艰难,他暗暗下定决心随父学医,济世救人。

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李月池行医多年,深知医道之难,他从内心里不愿让儿子再走这条担风险又受凌辱的谋生之路。他一心想让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开始时,李时珍不敢违抗父命,认真习儒,14岁就考中秀才。可后来,越学越没兴趣。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曾三次去武昌应试举人,但都名落孙山。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