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戚继光抗倭

发布时间:2020-07-13 │
1

看了戚继光抗倭的秘诀,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所向披靡了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倭寇手中的倭刀,曾经是明军挥之不去的梦魇,几十个倭寇撵着上千明军跑的事情,也真实发生过。这种情况在俞大猷戚继光出现之后,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变成了明军用极小的伤亡甚至零战损而歼灭成百上千倭寇。

戚继光之所以能在抗倭战中中获得完胜,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两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戚继光抗倭成功,是建立在对倭寇的深刻了解之上的。戚继光并没有轻视或者藐视倭寇,而是把他们当做强悍的对手来研究,戚继光首先研究的,就是倭寇手中的倭刀。戚继光在缴获倭刀和刀法并深入研究后惊叹:这帮倭寇一跳一丈,加上刀长五尺,杀伤半径就达到了一丈五尺,倭刀技法虽然只有四五招,但是除了火铳,别的兵器都不好使。

按照《纪效新书》记载,戚继光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取得台州大捷之后,才缴获了大量倭刀和倭刀技法,所以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倭刀:“此自倭犯中

查看详情>>
2

明朝英雄戚继光因为抗倭竟然杀了自己的骨肉?其中有什么隐情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明朝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虽然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和兵法,并且想建功立业。于是在倭寇之乱越发严重之时,他毅然加入了抗倭的军队,最终还建立了戚家军。面对倭寇来犯之时,戚继光的抗倭决心非常坚决,甚至于为了抗倭,他还不惜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仙游县志》记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海门一带抗倭。有一次,有约三千名的倭寇在海门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其子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企图将倭寇全部引入包围圈后,两军夹击,最终达到一举全歼倭寇的目的。

作战之前,戚继光曾多次嘱咐戚印,不要急于求胜,一定要按计划来。然而其子戚印年少气盛,立功心切,还没等到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进攻,导致场面变得非常混乱,最终让一部分倭寇逃跑了。

回营之后,将士们都夸戚印英勇无比,然而,戚继光却对此十分不满,认为他不服从军令

查看详情>>
3

戚继光抗倭中的“倭”真的是日本人吗?真相令人吃惊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提起戚继光,大家都并不陌生。这个历史英雄事迹是后代人一直在赞扬的。但是明眼人知道它的巨大历史意义,却不知道最初的这场抗“倭”之战的“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寇。在对历史的知识学习上,也没有特别地提醒大家去注意这么细节的内容。希望接下来的阅读能够对你有所启发,起到真正意义的学习。

提起戚继光,人们都知道他是明代的抗倭英雄,但他抗击的倭寇,虽然有一部分人是打着日本人的旗号来的,但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实际意义上的伪倭寇。沿海地区的普通百姓对农耕生产方式一直是不满的,东晋时“海盗始祖”和唐代的“海盗女皇”都产生于沿海地区。明代时期,他们就假扮成凶恶的倭寇,破坏沿海地区稳定和平的秩序。

有关记载说明,“倭寇性质分为两种,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目的以报复的策略展开,后面因为伴随着抢劫财物,就被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真倭’。” 但实际上倭寇在元朝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时期,他们就变本加厉了。当时,日本的一些

查看详情>>
4

戚继光抗倭都是零伤亡,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死了多少人?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招募义乌兵建立戚家军后,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十三战十三胜,取得台州大捷,基本荡平浙江倭寇。

随后,戚继光又领军入闽抗倭,就是在福建,戚家军遭受了建军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役。

戚继光进入福建后,连战连捷,最后把剩余倭寇压迫在兴化城附近的林墩一带。由于戚继光主张出其不意,所以在到达兴化的当天,就决定包抄倭寇。戚继光审时度势,决定分二路夜袭林墩倭寇,由派戚家军一部从北面堵住倭寇退路,自己则亲率主力从南面主攻。戚家军不熟悉地形,便由福建方面提供了一个向导带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向导居然是汉奸。戚继光决断过于神速,以至于汉奸向导根本没来得及把消息送出去。但是,汉奸熟悉地形,便在带路上做了文章。

汉奸向导把戚继光带到了林墩南面,一个叫小桥的地方。这个地方河网纵横,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通过林墩的门户。倭寇为了阻挡戚继光,拆毁了附近的大部分桥梁,仅剩一座狭小的小桥,仅供二人相向而过,倭寇正以

查看详情>>
5

戚继光抗倭:杀敌一千,而戚家军仅伤亡三人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提起戚继光,想必大家都耳祥能熟,战功赫赫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今天小编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戚继光的军队作战能力,他是如何做到杀敌一千,自身仅伤亡三人的。

其实,在戚继光成名之前,也有很多的抗倭名将,比如俞大猷,但始终不能根除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是倭寇确实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二是明朝军队军纪涣散,三是倭寇是流动作战,到处流窜,很难做到一战歼之。戚继光总结了以上原因,先从兵源入手,所招募兵源大部分来自浙江义乌,义乌人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可堪大用。经过艰苦的训练,义乌军具备了极强的战斗能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发现虽说每次都能击败敌人,却总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伤亡比例差不多。

在戚继光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人来到戚继光的身边,帮他找到了那条制胜之道,这个人就是唐顺之。他交给了戚继光一本书,叫《武》,这本书里有一卷--密战,写着密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这种全新的阵型即因此得名---鸳鸯阵。

查看详情>>
6

戚继光抗倭:解决了横行几十年的倭患,带来沿海百姓安宁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本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背景

明世宗在位期间,有一些日本的海盗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起来,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一带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类海盗叫做“倭寇”。

后来,朝廷派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平乱。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可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严嵩的同党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这个局面才得到扭转。

1544年,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病逝,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职生涯。

两年后,戚继光分工管理屯山事务。这时,卫所

查看详情>>
7

戚继光抗倭用了多少年?带你看看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时间一直都存在争议,有14年,10年,8年等多种说法,其实,我们只要捋清其中几个关键节点,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继光得到张居正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受命到山东备倭,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期间倭寇见戚继光防备严密,不敢进犯山东。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抗倭,先后发生了龙山所之战,岑港之战等。

期间,戚继光还训练了一支部队,战斗力尚可,但军纪太差,所以戚继光决心重新招募和训练一支部队。

嘉靖三十八年,戚继光外出办事,遇到义乌矿工和邻县人打架,九月,到义乌招募3000矿工,进行严格训练,宁波知府谭纶为了让戚继光专心练兵,主动承担所有战事。

嘉靖四十年五月,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训练,义乌矿工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被称为戚家军。

同月,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家军与倭寇13战13捷,歼灭5500多倭寇,取得台州大捷。

随后几年,戚家军陆续攻破横屿岛、牛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