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是抄袭?模仿范仲淹,却成千古名篇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教育家。
他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为无数人指引方向。
他呼应良好的民风,勤俭节约,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也是全国青年都景仰的士大夫,苏轼说范公的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范仲淹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词: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倾斜,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
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
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 ”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因为最后9个字写得太美了,很多人都不敢模仿,觉得无法超越,但多年后千古才女李清照睡不着忍不住模仿,“抄袭”了一首,将这9个字仿成了千古名句,其全词如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据李清照自己写的《金石录后序》言,是因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受到政敌打击,李清照也因此受到影响,被迫还乡,与赵明诚聚少离多,丈夫不在身旁,李清照思念不已,某一个秋天,写下这首相思的小词。
这首词一直是千古名篇,并且选入了语文教材,相信大多数人都在中学时代就背过这首诗了。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竹席上已有了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词人因惦念丈夫的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两地相思,也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这就是李清照,...
查看详情>>与“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是抄袭?模仿范仲淹,却成千古名篇”相关的文章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赏析,秋风秋雨愁煞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史上最为有名望的女词人,人谓情词慷慨,独有建树。她清闲而悠游地度过了青春时代,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候又遇见了最心怡的男人赵明诚。她是幸福的,她也是幸运的。只是这幸福与幸运,就像风中飘过的云,雨中盛开的花。总是有些让人不安的。
在与赵明诚婚后,由于父亲李格非被牵扯进党派之争,李清照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离后相思便如那墙垣蔓草,又似乱麻丛生,心绪怎能宁静?她只能是以写词的方式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孤单与寂寞占据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离愁别苦是唐诗宋词里的主要题材,写离愁的高手们,写出了太多的让人难忘的诗句,李清照一家子的李煜写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经典传神,是为离愁之宗。柳永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极尽凄苦,让人感伤。李清照很经典的一首词,情真意切,60字写出了深深的思念。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秋风秋雨愁煞人。又是秋天,刘梦得诗句道:自古逢秋悲寂寥,自有其道理。秋气肃杀,百花凋残,树叶飘零,天空寂寂,万物息声。李清照在词的上片中写道,红藕香残,正是秋的印记,凉意便是心意。有人去楼空之慨,荷花残落,点出了季节,便为愁情作铺垫。
因这秋风的浸染,让词人的忧愁漫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八字行进缓慢,只见她换了便装,却依然是婷婷袅袅,轻踱莲步,眼目含愁,只身到小船上来,是想要划船吗?或只是为了慰藉孤独之苦。想争渡争渡的场面,已与此时截然不同。
白云悠悠,漫天无际,她静卧在小船上,仰头凝望远天,看那白云流浪的地方,谁会把书信寄来?当然她在盼望着丈夫的音信,只是空渺的,不可期的。那份等待穿越时空,把爱情的最美好的感觉用这几字写透写尽。
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月满西楼,是时间,也是思念,当属于后半夜,月色入帘人未眠,独坐玉簟思团圆。几句话把一个闺中女子的愁描写得太过精彩,也太过伤情。她是孤独着的,落寞地,感伤的,无奈地。君问归期未有期,这是一次痛苦的守候。
词的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切美好都会灰飞烟灭,花自然凋谢,水自然流逝,云无心,雨无情。是落花在逐流水,还是流水在等落花,同样的相思情绪,两人两地共同煎熬着,却又无法倾诉。那是一个慢时代,就像木心先生写的《从前慢》这一慢产生了距离,也产生了最美的相思,也就生出了最美好的等待。
此情无计可消除,年与时驰,岁月不拘。这种相思攀附着灵魂生长着,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多少离人心碎。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的情愫,让爱情如酒,也让爱情如茶,最后总是苦尽甘来。
李清照虽然等回了越明诚,可也等来了大宋的亡国,在大厦将倾之时,只好离乡背井,随后,丈夫去世,李清照这个孤独的女子将在南宋开始她新一轮的流浪。这首最美丽的《一剪梅》应该是她最美好的回忆...
查看详情>>与“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赏析,秋风秋雨愁煞人”相关的文章
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李清照利用苦难,成就非凡的一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有十五座环形山,各山都以世界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一个,也是中国唯一的,以李清照命名。可以说,这是中国首次的人物,扩展到宇宙中的,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在大宋一朝,词人不可胜数,能流传千古的,也就那几位显赫人物,而李清照是其中出类拔萃者。宋词大全中,李清照留下的词作,仅仅几十首而已,但我们任何人,却基本上耳熟能详。比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 昨夜疏风骤雨》等,很多是被录入语文课本的。
李清照给我们的形象,总是一副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画面,就如她的词那样清新秀丽感伤多情,几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令人悚然动容。虽然她被称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但她的诗词,也有相当部分具有健朗、开阔气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对楚汉英雄项羽的诗评,相当豪迈,十分恢弘。由此,我们也看到,李清照多面的人生。
作为一个千古的女词人,她的出身很是高贵,是一位书香世家才女,她的父亲李格非藏书甚丰,是一位进士出身,还是苏轼的学生。李清照从小天资聪慧,少年便有诗名。
后因相同的兴趣与爱好,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在她和赵明诚共同生活的岁月中,是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因为战乱以及颠沛流离,丈夫赵明诚死于疾病,年仅四十多岁,就早早的过世了。
从此以后,李清照就开始了孤苦无依的一人颠沛漂泊生涯。这时,她和丈夫赵明诚共同的爱好 金石收藏宝贝,很多她还不舍得丢弃,始终待在身边,后来不堪重负下,因所托非人,大半生的心血,都被以亲戚所欺骗毁灭了。
从赵明诚去世,是李清照一生的分水岭。她的大部分杰作,也是在这时所作,因为对丈夫的思念,还有生活的困苦不堪,这也是对诗词创作的最好时机。虽然苦难重重,却给创作提供了最好的机遇。虽然生活的困难是种不幸,对文学又是一种垂青,这包括宋初的李煜,若没有亡国之恨,他的词也仅仅停留在宫廷之乐的靡靡之欢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样的词作,我们读来,有种莫名的感动和震颤。那种能在细节中抓住人的内心感受,同时又形象化的表达出来,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却无法达到的人生境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生活中无数次遇到,而仅仅由李清照表达明白。
李清照被尊为一代词宗,是有其原因所在,她开创了婉约一派的新的先河,她不同于柳永的婉约词,大街小巷的传唱形式,她的词派,是独树一帜的,能走向阳春白雪,走向高雅端丽的。后来的婉约词派,许多是以李清照为标榜和榜样的。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是苦难的,如果能利用苦难,成就非凡的一生,那么其价值就远远超越了时代;而李清照,更是把她的影响,扩展了宇宙,这是另一种高度和境界,我想,这样的效果,她生前可...
查看详情>>与“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李清照利用苦难,成就非凡的一生”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