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銗】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hóuxiàng

注音:ㄏㄡˊ,ㄒㄧㄤˋ

笔顺读写: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撇、撇、横、竖、横折、横

部首:
笔画数: 14
结构: 左右
繁简对应:
五笔: QRGK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9297
仓颉: CHMR
郑码: PPAJ
四角: 82161
异体字: 缿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1. 〔鏂銗〕见“鏂”。

1. 古同“缿”,古代一种接受告密文书或储蓄钱币用的器具,腹大口窄,东西放进去不易从入口处取出:“投銗购告言奸。”

銗【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胡溝切,音侯。頸鉗也。《博雅》錏鍜謂之鏂銗。

《前漢·義縱傳》投銗購告言姦。《註》銗,所以受投書也。

说文解字

缿【卷五】【缶部】

受錢器也。从缶后聲。古以瓦,今以竹。大口切。又,胡講切文二十一重一

说文解字注

(缿)受錢器也。易入難出器也。史記酷吏列傳。惡少年投缿。漢書。趙廣漢敎吏爲缿筩。蘇林曰。缿如瓨。可受投書。師古曰。缿、若今盛錢藏甁。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从缶。后聲。大口切。又胡講切。按胡講、音之轉也。古音在四部。大當作火。古㠯瓦。今㠯竹。說从缶之意也。趙傳缿筩。缿卽以瓦者。筩卽以竹者。許云今以竹。則許時用竹者多也。今巿中錢筩皆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