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侲】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zhènzhēn

注音:ㄓㄣˋ,ㄓㄣ

笔顺读写:撇、竖、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部首:
笔画数: 9
结构: 左右
繁简对应:
五笔: WDFE
部外笔画: 7
统一码: 4FB2
仓颉: OMMV
郑码: NGH
四角: 21232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1. 〔侲子〕古代在迷信活动中用以驱疫逐鬼的儿童。

1. 养马人。

侲【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刃切,音震。童子也。《張衡·東京賦》侲子萬童。《註》薛綜曰:侲之言善也,善童,幼子也。《後漢·禮儀志》先臘一日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爲侲子,皆赤幘皁製,執大叢以逐疫。

挽歌亦用侲童。

《揚子·方言》燕齊閒謂養馬者爲侲。

《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義同。

侲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