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 问答社区>

郑和下西洋的解释,问答社区

疑难解答 问题解答

郑和下西洋的解释

基本解释

即三保太监下西洋。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率水手官兵两万七千多人,乘船六十二艘,出使西洋(指今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前后二十八年中郑和率船队,远航七次,遍历南洋各地三十余国,最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与亚非很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2、据我所知,郑和下西洋所用的那艘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船。
3、在与阿拉伯国家进行贸易中,也使得陪同郑和下西洋的中国医生和药理学家,获得了新的草药和创造发明。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现在东南亚一带还有许多纪念郑和的建筑物,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崇敬。
5、郑和下西洋在随后的多年都对那些国家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6、介绍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沿途开展的环境调查、医疗救助及药材采购等医药交流活动。
7、这艘木帆船长31米,完全按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中型船的外形、大小,采用传统造船工艺建造。
8、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探析郑和下西洋祀天妃、南海神之原因。
9、这儿的大船是在15世纪早期郑和下西洋时航行的船,它穿过中国东海,南海然后穿行印度洋到达东非。
10、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大明的强盛国威,但他经常卷入出访地的政治。
11、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12、本文以具体史实考析了陈良绍是明永乐年间随郑和下西洋的苏州医生。
13、今天下午,我去参加郑和下西洋知识问答,得了二等奖。
14、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
15、“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特定产物,学术界没有理由将其混淆。
16、中国在本周正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庆典活动,我们趁此时机,不妨以这种假设态度来回顾一下郑和——这位海军将领的航海历程。
17、宗教文化是郑和下西洋的思想基础和航海事业取得伟大历史功绩的文化内核。
18、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新纪元,出现了“辑睦邻国,无相侵越”的安宁局面。
19、论述郑和下西洋面临的卫生环境及随船医生们的医疗实践对郑和下西洋的保障作用;
20、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使命是明成祖亲授的,郑和忠实地执行和完成了成祖的嘱托和重任。
21、赛哈智修建的三座清真寺成为郑和下西洋船队中广大穆斯林官兵的精神支柱。
22、根据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共接待了来自亚非各国的318位使者,平均每年就有15位。
23、这一过程在明代有两个发展契机:一是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下西洋;
2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宝船。
25、认为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中,穆斯林在决策、指挥船队和记载地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6、它所面对的是六百年前一项伟大的事业——郑和下西洋。
27、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及其强烈的海洋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今天的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
28、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即在于对研究资料的审查与鉴别,依据真实可信的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查看更多]

https://www.hao86.com/ciyu_ask_9e384f43ac9e384f_explain/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