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因此古代诗人为了追求诗歌的含蓄美,往往会借助典故、物象等委婉曲折地抒发情感。如杜牧《赠别》一诗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便是借蜡烛这一物象抒发离别的情感。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含蓄的一首诗《竹枝词二首·其一》,来具体体会一下我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公元821年,也就是唐穆宗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期间刘禹锡根据当地民歌创作了新词《竹枝词》十一首,共分为两组,以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为主。

《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其中一组二首诗的第一首,也是刘禹锡《竹枝词》十一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千古名句,历来深受世人所称赞。而它的独到之处,正是在于含蓄美。即用语意双关的手法,表面上写天气,实际上却在写爱情。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眼前所见的景物。即春雨过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岸上的杨柳愈发的青绿。而在古典诗歌中,春日景物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种种情思。这首诗里的女主人公,面对这春江杨柳,自然也引起了情思。至于引起的是哪一种情思呢?

次句“闻郎江上踏歌声”,即听到了江上传来了心爱之人的歌声。由此可见,这里所表达的情思,是少女的怀春之情。结合首句来看,这首诗的内容便很明朗了,它所描写的就是一个怀春的少女,在一个杨柳青青、江水齐平的春天里,听到心爱之人的歌声后产生的内心活动。

虽然刘禹锡在诗中没有直接去写少女的内心活动,但是她那种因为不知道心爱之人的态度,而既担忧又充满希望的复杂心理,却已经跃然纸上。紧接着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既是少女心爱之人的歌声内容,也是少女复杂心理活动的体现。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两句诗所描写的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但并不罕见。如果稍微留意的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便能见到。但如果从抒情角度来看的话,这两句诗就不是简单描写天气了,而是在写男女爱情。我们说“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而“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也就是“有情”、“无情”,可见它是语意双关手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两句诗中,它暗中点明了态度。“有”、“无”二字,着重的是那个“有”字,其态度就不言而喻了。而少女得到心爱之人的明确态度后,她的心理活动可想而知,定是从之前的担忧又充满希望,到最后的满怀喜悦。最后回看整首诗,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尽而意无穷”。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双关,以“晴”寓“情”,无疑具有含蓄美。同时它也符合我国古代,男女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即使在如今,这两句诗也常常会被人引用来表露感情。所以如果你有收到对方发来的这两句诗,或许当中就有着深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