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张耒和李清照的相识,两人亦师亦友

在汴梁期间,张耒经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讨诗词文学,谈论家国天下事,李清照总是在一边认真的聆听大人们的谈论。李清照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谈论的诗词文学,因为她的聪颖和对文学的喜爱,以及这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加之活泼开朗的性格,引起了张耒的注意。张耒很是喜欢这个小女孩,并对她的写作加以指点。

张耒年长李清照30岁,如果说父亲李格非是李清照的家庭教师的话,张耒就是李清照的启蒙老师、授业老师。

在张耒的指导下,还不到十岁的李清照就已经在诗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极富人文气息的环境是一块沃土,对李清照的词艺提升很快。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李清照的诗词技艺更上一层楼。

每当李清照有新的词作完成,她总是先拿给张耒看,经过张耒的精心指导,李清照的词艺精进。在长时间的教导之下,这种师生关系也变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以至于后来两人还有诗文的往来和诗词的唱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清照最初的词作里就有张耒的写作手法。

李清照在此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诗中不仅痛斥了唐玄宗的昏庸和一些奸佞臣子的行为。李清照以史诗的笔法总结了历史的教训,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表达对国事的关心。李清照的诗作要比张耒的诗作寓意更为深刻,确实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

李清照有没有从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

张耒以诗名世,词写得不多,流传到今天的也仅6首。而李清照却以词出名,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多。那么李清照有没有从老师张耒的作品中获取灵感?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就能看到这种影子:从两人的词作对比中,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一)《秋蕊香》与《醉花阴》的比较张耒曾写过一首《秋蕊香》的词作: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再来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这首词无论从韵还是意境来看,都有《秋蕊香》的影子,李清照作这首词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张耒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作在时空的选取、景物的布局以及主人公情态上都与张耒的词相同,来看这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李清照的“帘卷西风”,“瑞脑消金兽”,“人比黄花瘦”很显然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这与张耒词中的“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着人瘦”三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词曲终阕尽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词在收尾上,李清照的更高一筹,词作灵感虽然来源于张耒词,但是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味:张耒的修辞平淡无奇,只是抒发了别离的滋味,“此情”二字将感情全部倾诉出来,给人的感觉很直白;反观李清照的表达则显得含蓄婉转多了,李清照的比喻工整精妙,形神兼备,词的境界也更高,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赞誉。

再说一点,张耒在词中描写的黄昏,没有说明具体的某一天,李清照词中的黄昏点明了是在亲人欢聚、结伴游玩的重阳节。李清照的词中给人待了很多的信息增量,给读者留下了具体鲜明的印象,而这一点在张耒的词中似乎感觉不到。

(二)《风流子》与《一剪梅》的比较张耒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作《风流子》,词作开篇句“木叶亭皋下”是化用南朝梁柳恽的诗句“亭皋木叶下”,张耒为了音律协调才改为本词中的句子的: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而在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剪梅》中,似乎也能看到张耒《风流子》的影子,她写这首词的灵感有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张耒词作的灵感。来看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首词的从主题、风格、韵律上看是如出一辙的,布局构思上也多有相近的地方:两首词都是从水边秋色起笔,然后写词中人的举止。

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脱胎于张耒的“雁横南浦,人倚西楼”、“香笺共锦字”、“碧云离合 ,青鸟沉浮”几句,在如李清照《一剪梅》的下半阙也是脱胎于张耒《风流子》的下半阙。

李清照这首词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张耒的《风流子》,但是在表达上比张耒的词更加精炼,锻字炼句更显得精致一些,所表达的意象也更加鲜明。

总结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的确能看到张耒词作的痕迹,因为这个阶段她还处于学习上升阶段,在词中难免会有模仿的痕迹,创作的灵感也来源于自己的老师张耒的词作。只不过李清照有着极高的天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即使是借鉴或者化用,也在极大的程度上融入了自己创造的独特意境,往往会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品。

随着李清照学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这种特点就凸显了出来。南渡后,李清照就写下《声声慢》这样传诵千年的作品,此时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也融进了李清照词作中,这都是张耒的词作中没有的。

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词人李清照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自成一家,那就是被后世称赞的“易安体”,这个时候李清照的词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真正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