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赤壁是一个传奇性的地点,也是让许多文人武将心生向往的地方。20万水军浩浩荡荡,毁于诸葛亮借来的一场东风。这当然是小说中描写的场景,真实发生的故事,想来是更加震人心魄的,那将是二十几万战士的血肉相搏,战争的结果也不是由仙术借来的东风决定的,而是周郎英武,黄盖谋略,是英雄逐鹿,成王败寇。

苏轼很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名篇,如课本上的《赤壁赋》,又分为前后两篇文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和曾经在此发生过的传奇故事。真实的生活不会因为被写成了小说而流传千古,而是因为其自身足够精彩,足够厚重,承载着深重的历史和精神。

苏轼的词更加著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至如今,在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心中仍旧有着热流涌过,向往着那豪杰辈出,英雄相惜并逐天下的战火纷飞。历史中经历千年之久还能够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无非如此了。

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人是绝对不会错过的,他的名字叫李白。

李白是自屈原以来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他的诗风,他自己的形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针对的是创作的状态和风格。而杜甫的诗中有一句评价李白诗歌整体意境,比之李白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一些。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两位都是魏晋南北朝的人物,以诗文著名,杜甫用这两人形容李白,可谓准确至极。李白的诗飘逸浪漫,细分的话又有两种风格,一种豪迈,一种清新,正好与文中的两位人物对应。

魏晋南北朝的人物里,李白觉得自己最像谁呢?想必大家都知道,李白喜欢姓谢的一家,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像谢家人一样,然而希望终究是希望,李白最后也没有做到“为君谈笑静胡沙”,反而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站错了队伍,卷入政治斗争中以至于流放夜郎。

在李白还年轻的时候,曾经壮游四方,在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李白游历到了云梦,曾经的宰相许圉师因为欣赏他的才华,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他,李白也在此地过了十年的安生日子,希望凭借着老丈人的政治影响力,让自己走上仕途,中途还给当时的荆州长史韩朝宗写过《与韩荆州书》,其中出了不少名句,诸如“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之类,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

就在这十年之间,李白来到了当时的赤壁。写下了这一首《赤壁歌送别》

赤壁歌送别

唐代: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这首诗很有特色,甚至可以刚刚读完就断定这是李白的作品。

因为是一首送别诗,后边的两句主题转移到了送别上,关于赤壁的描写,只需要重点关注前两句。

两个人中之龙在这里决一雌雄,最后的结果是赤壁下的楼船扫地而空。

一场大火蔓延江面,照亮了整块的天空、云海和江水。想当年周郎就是在这里打破曹操,立下了三分基础,万世功勋啊。

语言的豪雄自不必说,这其中带出的一个关于赤壁之战的争议非常有趣,在这里提一下。

杜牧也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首诗关于赤壁之战周瑜能够战胜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有着不一样的观点。

李白的诗强调周瑜,是周郎在此大破曹军,而杜牧却将胜利的原因归给上天赐下的一阵东风,最后的譬喻用的也是两位倾国倾城的江南女子,两人的史观和世界观高下立判。

李白毕竟是诗仙,他欣赏英雄,也识英雄,所以知道赤壁之战是一场英雄的对决,无论胜负,总是周瑜、曹公之间的碰撞,是硬碰硬,是英雄对英雄,是男人的浪漫。

而杜牧不一样,生在晚唐的富贵之家,一生的很多时间混迹青楼,这就导致无论他的内容多么刚猛,终究还是会参杂进一缕绕指柔。这一首赤壁诗中很多人觉得最后那个譬喻好,刚柔结合。我却觉得不好,在这样的议论诗中,没有必要追求中庸的阴阳结合,会弱化赤壁的英雄气,也会弱化诗人的豪气。

当然,这也是诗仙之所以为诗仙,而晚唐的杜牧只能归于“小李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