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2020-06-28 来源:hao86 寻隐者不遇 古诗 贾岛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隐者,也说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者:……的人。

2、童子:孩子、小孩儿,未成年的人。诗中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3、言:动词,说,告诉。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或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唐宪宗元和年间至长安洛阳等地,见到大诗人张籍、韩愈等,以诗深得赏识,然而屡举进士不第。后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世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词句刻苦锤炼,以五律见长。贾岛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诗文集名为《长江集》,共10卷。

作品赏析

这首小诗,通过短短二十字的问答体现情景描写,讲述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情景故事。诗中有环境描写,有人物描写,有语言描写,有故事情节,还有意在言外的情感抒发,内容极为丰富。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运用问答体,一问三答,高度概括。第一句是“我”到隐者所居之处“松下”去拜访他,遇到童子,发问者自然是“我”,所以主语省略;因为“问”的内容读者皆知,所以省略不说。

下面三句都是童子回答,当然不能是童子一下子说这么多,而应该是正常的有问有答,因我所问不出读者所想,所以一概省略,只用童子回答的内容就可以了解。首先问的必然是老师在不在家,回答不在家,采药去了。不在家这样的回答不免令人失望,这是一问一答;后面应该接着问“那么去哪里采药了”,回答是“只在此山中”,所去之处不远,或有见面的可能,此言让人略感欣慰。这是二问二答;再问“何处能寻到”,答曰“虽然在此山中,然而云雾迷蒙,无有定处,想必是找不到”,这最后一句的距离不远而又无缘得见的结果让人顿感失落而又无可奈何。这是三问三答。

诗中巧妙地以答见问,非但省略的问话读者可以自行补充,对话双方的表情动作、内心活动也如在眼前。甚至“云深不知处”的山色空濛,白云弥漫的山景也让人身临其境。诗人要拜访而不见的隐者既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深邃缥缈,又如神龙一般见首而不见尾。

然而此诗的意境并不是到这里就简单结束了,再回到题目,除去诗中“不遇”的内容以外,还有“访隐者”这一来访目的容易被忽略,这里还隐含着重要内容。隐者虽未出现,却是诗中对话乃至整首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隐士乃是隐居于山林之中的贤者和有道之士,他们不慕名利,不热衷于功名富贵,离开繁华的红尘,躲避在青山绿水,苍松白云之间,这些景物就是他们高尚人格的象征。但隐士又并非完全遗世独立,诗中另一处容易让人忽略的是“不遇”的原因,即隐者入山采药。古代文人不得意,常以施药表达仁者爱人之意,即所谓“施药山人隐姓名”,又有“除却放生并施药”,陆游所谓“佯狂施药”,这反映了隐者济世活人的入世之处和仁爱之心。

同样,诗中的“我”,远离都市走入深山,来到这远离尘世之处拜访世外高人,我的追求和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尤其以如此之钦慕,而竟无缘相见,怅惘之情自然倍增。全诗言简义丰,意味闲雅,直而能婉,引人遐想。可谓止以一笔入圣,无复人间烟火气。

诗词典故——推敲

据说贾岛当初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其间,曾经偶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而不能确定。当时他正骑在驴背上,一边吟诵一边用手作推和敲的动作,不知不觉闯入到当时代理京兆尹的大诗人韩愈的仪仗队伍中,韩愈的左右侍从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贾岛解释了自己酝酿诗句的情况。

韩愈没有惩罚他,反而思考了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为好”。于是两人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技巧,并共游数日。韩愈选择“敲”字是很有见地的,贾岛诗的内容是月夜访友,用“敲”字更能显出夜深的时间,而且静中有动,增添了诗的意境。

后来,“推敲”一词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语,用来比喻写文章作诗或做事情时,再三斟酌考虑,以求最佳效果。

贾岛其他作品选读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寄韩潮州愈

唐·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