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在诗词歌者的炫彩华章里,在唐诗宋词的满纸烟霞中,寻找一首纯粹写景的诗歌作品如同信手拈来,就像杜牧的《山行》,只其中的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便让人赏心悦目,欣然向往;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也令人怦然心惊,惊叹不已;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那满园春色,更不知陶醉了多少人。

诸如此类写景的作品,可谓不胜枚举,虽然都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但毕竟人们对景色是各有所爱的,因此也就各有所取,比如我就是特别喜欢白居易的一首唐诗《暮江吟》,全诗纯粹写景,那夕阳落霞、红日满江的绚丽奇美,那一勾弯月、露沾珠圆的怡人妙境,让我爱上了秋夕,爱上了秋夜。

近日翻阅部编版语文教材,发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暮江吟》被选入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第一首。再翻看这一单元扉页上的“导读”,发现这一单元需要学生学会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生动具体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由此看来,白居易的这首《暮江吟》应该是生动具体表达的范本,其中还蕴含着连续细致观察的“过程”。于是不由得又细细研读起这首诗歌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一首七言诗,是白居易在人生中特殊时期写下的作品。众所周知,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造成大唐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作为大唐官员的白居易,为了远离朋党之间的斗争,而远赴到杭州做了刺史,《暮江吟》这首诗正是作于此间,是诗人怀着无比轻松、愉悦,没有一丝杂念的心情,写下的一首纯粹“为写景而写景”的唐诗。

如果说诗人对江边景色经过了连续细致地观察,那么他对观察到的景色描写则是截取了三个“片段”进行表达的。

第一个片段是斜阳“铺水”。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所描写的是夕阳晚照下的江水,即夕阳的余晖照在江面上,呈现出半边碧绿半边艳红的瑰丽画面。虽然说白居易这里描写的画面,在日常生活中不难见到,但是想要用语言把它细致真切地表达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比如,这里的一个“铺”字,便尽显写景之微妙。

因为是“残阳”,便说明它已经接近地平线了,所以它的余晖便是贴着地面照射到江水中的,自然用“铺”字更为生动形象。同时用“铺”字,也给人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这与白居易逃离了政治漩涡后心境也不谋而合。至于“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对江水因受光的多少,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进行了准确的描写。它抓住的是残阳照射下,江中光色瞬息变化的美妙景象。

第二个片段是新月初上。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即最可爱的还是这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农历的九月初三之夜,挂在天空的是窄窄的弯弯的峨眉月。诗人运用了一个“弓”来比喻,形象而又恰切。再加一个“可怜”,就更加生动了。很显然,白居易这两句诗写的是新月初升的夜景。结合前两句诗来看,白居易无疑是被此处的山水风景所吸引,才会流连忘返,从夕阳晚照看到新月初升、滋生露珠。这也就说明了白居易心境的安闲。

第三个片段是露珠悬挂。露珠的形象,相信大家都曾见过,清澈晶莹,圆润饱满,但除了形似珍珠外,它在色泽和透明度上是完全不像珍珠的啊,那么白居易为何要这么说呢?这便是因为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给人的印象就是像珍珠。所以“露似真珠月似弓”两种景象结合在一起,便成就了白居易眼里的“可怜九月初三夜”。

或许还有断断续续的虫鸣吧?那样,九月初三之夜,江边的夜晚就更加清幽、宁静了。

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经典的写景之作,那么这首唐诗好在哪里呢?其画面的绚丽奇美,自然不用赘言。与此同时最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便是夕阳江景过渡到了秋日夜景,不露声色的巧妙过渡却给人带来了一幅从日落前到日落后,再到深秋月夜的全景秋江图卷,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难怪《唐宋诗醇》中称赞此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属实不假。